在2022年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電動自行車賣家私自解除國家限速標準,經“解碼”后,儀表只顯示25公里/小時,但實際可通過“解碼”將車速提高到每小時35-40公里。
央視3·15晚會點名了哈啰、臺鈴、綠源、新日、小牛等電動車品牌,同時對相關涉事企業(yè),無錫浜馬車業(yè)、江蘇藍君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曝光。
電動自行車行業(yè)亂象
此前,因電動車安全消防問題就曾被央視3·15晚會點名,由于近年電動自行車速度過快引發(fā)的交通安全事故頻繁發(fā)生,3·15晚會再次曝光了電動自行車行業(yè)亂象問題。
根據(jù)《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guī)范》強制性國家標準規(guī)定內容顯示,電動自行車電驅動行駛時,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電助動行駛時,車速超過25km/h,電動機不得提供動力輸出。
實際上,多品牌電動自行車“解碼”提速的亂象問題依舊存在,央視記者通過走訪綠源、新日、金箭、臺鈴等多個品牌的電動自行車專賣店發(fā)現(xiàn),電動自行車經銷商可以通過“解碼”將車速提高到每小時35-40公里。
對這種明顯的超標行為,不少專賣店也早就有了專門的應對手段。哈啰專賣店銷售人員還稱:“表上只顯示25(公里/小時),但是它跑起來速度它不止25(公里/小時)?!?/p>
在騎安達車業(yè)的庫房內,工作人員拿出為專賣店配備的解除限速的解碼器,簡單一按遙控器速度限制就被解除。
針對解碼器的來源,金箭電動自行車專賣店銷售人員稱,“這是廠家配來的”。小牛電動車上海總代理也表示廠家為他們提供了解碼裝置。除了將速度解碼外,甚至還會將破解后的速度偽裝。臺鈴電動自行車專賣店銷售人員表示,儀表上永遠顯示25公里/小時,就是交警抓到了也沒事,一擰還是25公里/小時。
財經網汽車梳理公司信息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電動車品牌知名度都比較高,其中小牛電動、新日電動車兩者均為上市公司旗下,而哈啰電動車背后的哈啰出行目前也準備上市。據(jù)公開資料顯示,哈啰出行曾于2021年4月在美提交上市申請材料,后在2021年7月撤回申請。
哈啰出行上市“一波三折”
哈啰出行于2016年3月4日正式成立,目前旗下包括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拼車、打車、共享電動滑板車、電池換電站等業(yè)務。
據(jù)天眼查資料顯示,哈啰出行自2016年成立至今,經歷了18輪融資,成立6年來,哈啰出行獲得了包括GGV紀源資本、磐谷創(chuàng)投、成為資本、威馬汽車、螞蟻集團、復星集團、阿里巴巴等眾多投資方多輪投資青睞,累計融資額超過250億人民幣。去年11月9日,哈啰出行完成2.8億美金融資投資機構除螞蟻集團之外,此輪融資首次出現(xiàn)了阿里巴巴的名字。
哈啰出行在招股書中援引艾瑞咨詢報告稱,目前哈啰出行已成為中國交易量第三大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guī)模將從2020年的19.5萬億增長到2025年的35.3萬億,年復合增長率達12.6%。
2020年哈啰出行的交易總額(GTV)中,共享兩輪和順風車業(yè)務分別貢獻約58億元、70億元,共計130億元。
隨著規(guī)模不斷擴大,哈啰出行在研發(fā)和營銷費用上支出占比較大,2018年至2020年三年期間,哈啰出行的研發(fā)費用從1.15億元增長到5.02億元和6.8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36.6%、36.0%;營銷費用從0.91億元增長到2.68億元和3.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4.5%、36.0%。
根據(jù)哈啰出行招股書顯示,其于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21.14億元、48.23億元、60.44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2.08億元、-15億元、-11.33億元、毛利分別為-11.47億元、4.19億元、7.15億元。哈啰出行在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期間,合計凈虧損超過48.41億元。
銷量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哈啰電動車累計簽約門店數(shù)量已超過5000家,躋身行業(yè)第一陣營。2021年度實現(xiàn)了60多萬輛的銷量。報告期內,哈啰出行的銷量增長明顯,但利潤卻并未有明顯改觀。
哈啰出行遞交招股書搶占“共享出行第一股”較為引人關注,但面對連年的虧損,能否實現(xiàn)新的盈利模式依舊是其思考的重點,如今被3·15曝出哈啰出行違反國家電動車行業(yè)標準的行為,或將對其品牌和上市進程造成一定影響。
對此,汽車行業(yè)分析師張翔表示:哈啰出行目前面臨的問題比較多,比如面臨違規(guī)接單、接車不一致等問題,現(xiàn)在也是這個行業(yè)中普遍存在的。哈啰出行經過3·15晚會曝光之后,肯定會對其上市進程造車一定影響,但是這個問題是行業(yè)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這個影響也不會是致命的,畢竟在出行行業(y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有時候資本投資對于這些問題也會有一定的容忍度,總體來說,哈啰出行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相對于整個行業(yè)來說,也不是特別致命的問題啊,其實是很多是一個共性的問題,有待于政府出臺法規(guī)進行規(guī)范和管理,3·15晚會的曝光不會對哈啰IPO造成致命影響。
新日電動車業(yè)績下滑
據(jù)天眼查資料顯示,被點名的新日電動車關聯(lián)企業(yè)為成立于2007年7月的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新日股份(603787)),注冊資本2.04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張崇舜。
新日股份作為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不僅在產品上違規(guī)操作,其產品還曾曝出虛假宣傳、質量問題、不能上牌等用戶投訴,從這些事件中看出,新日股份面臨經營能力下降的問題。
自2017年在滬市主板上市后,2017年至2019年,新日股份連續(xù)三年業(yè)績整體止步不前,其市場營業(yè)收入26.96億元、30.5億元、30.56億元,同比增長31.2%、13.14%、0.16%;凈利潤7325.15萬元、8865.44萬元、7052.71萬元,同比變動-3.88%、21.03%、-20.45%。
2020年新日股份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50.68億元,同比增長65.87%;凈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44.79%,是新日股份歷年來的最好成績,而進入2021年之后,這種成績并未持續(xù)。
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新日股份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33.98億元,凈利潤3310.13萬元,同比分別減少21.99%、73.41%。而銷售費用為2.71億元,同比增長36.87%。營收下滑,銷售費用增長進一步壓縮了新日股份的利潤空間。
在今年1月29日,新日股份發(fā)布了2021年年度業(yè)績預減公告,公告顯示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xiàn)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3萬元至1,63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8577萬元至9598萬元,同比下降84%至94%。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467萬元至-446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9,366萬元至10,387萬元,同比下降105%至116%。
對于業(yè)績下滑,新日股份表示,受共享出行投放節(jié)奏變化影響,公司直銷業(yè)務規(guī)模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xiàn)較大缺口。為了擴大傳統(tǒng)經銷渠道的銷量,公司在市場宣傳、新品投放、技術研發(fā)、渠道拓展等方面加大了資源投入,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近日,新日股份除了其產品違規(guī)問題遭3·15曝光之外,新日電動車因電池爆炸被判償原告各項損失共計9萬元再次引發(fā)關注。
對此,新日股份稱“針對此次媒體事件,公司將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對全國經銷商網點開展專項核查,對經查實存在問題的經銷商進行限期整改,對拒不整改的,依據(jù)合同和相關管理規(guī)章進行嚴肅處理,對嚴重損害公司品牌聲譽及造成經濟損失的,公司將依法保留追究其相關責任的權利?!?/p>
小牛電動面臨信任危機
資料顯示,此次3·15晚會曝光的小牛電動關聯(lián)公司為北京牛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稱:小牛電動),其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冊資本約4071萬人民幣,胡依林為法定代表人及執(zhí)行董事、經理,其持股約89.74%,為第一大股東。
2018年小牛電動正式登陸美股市場,小牛電動CEO李彥曾公開表示,公司致力于打造成一家全球性的高速成長和科技化企業(yè)。登陸美股后,能夠為其帶來品牌曝光和資本青睞。
但在實際發(fā)展中,小牛電動暴露出的產品問題頻發(fā)。據(jù)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6月,該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多個型號的電動自行車因照明、短路保護、使用說明書、尺寸限值、蓄電池防篡改項目抽檢不合格被罰款29萬。
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 2021年小牛電動全年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37.05億元,同比增長51.6%;實現(xiàn)凈利潤2.26億元,同比增長33.7%。銷量方面,實現(xiàn)產品總銷量為103.79萬輛,同比增長72.5%,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銷量分別達到98.8萬輛和4.99萬輛。
如今在小牛電動自行車提供解碼裝置,產品違規(guī)提速的問題曝光之后,3月16日小牛電動方面相關人士回應表示,“我們內部正在核實,有消息第一時間同步?!?/p>
3月17日小牛電動對違規(guī)提速的事件進行了回應:感謝媒體與社會的監(jiān)督和關注,小牛電動嚴格執(zhí)行國家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標準,嚴禁任何違規(guī)行為,為保障用戶出行安全,小牛電動第一時間已經展開對全國經銷商網點的專項核查行動。
即便是快速做出了回應,但小牛電動面臨的股價、業(yè)績下滑已成為難以扭轉的頹勢。2021年第四季度,實現(xiàn)營收9.86億元,同比增長46.7%;實現(xiàn)凈利潤4764.67萬元,同比下降18.1%。
小牛電動利潤增速下滑,有觀點認為其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價換量”的市場盈利模式上。在2021年中,其電動自行車毛利率分別為23.8%、22.7%、19.98%和22.6%。隨著產品材料成本升高,產品結構逐漸偏向中低端,小牛電動盈利能力也正在逐漸缺失。
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yè)從無到有、再到千億級別的市場規(guī)模,在20多年的時間里,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但電動自行車亂象問題依舊需要謹慎對待,面對電動車行業(yè)亂象問題,汽車行業(yè)分析師張翔表示“電動車是一個新事物,雖然現(xiàn)在有國完善的國家標準,但是現(xiàn)在還要解決實際使用中的問題,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電動車最大的問題是電池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電池熱衰減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另外電池過充、自燃爆炸等問題現(xiàn)在發(fā)生幾率也比較多,電池安全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并提高安全意識?!?/p>
熱門
關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 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Copyright©2011-2020 www.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