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大面積“破凈”,引發(fā)了投資者較大的負面情緒。一位銀行個人金融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近期經常有客戶因為理財虧本投訴支行,而且這也導致了近期凈值型理財銷售情況“大打折扣”。同時,也有不少投資者在吐槽:“沒有想到理財也會虧錢!”
同花順(300033)iFinD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4月1日,市場上有超過3.3萬只理財產品,其中有2298只理財產品凈值低于“1”,并且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今年年初至今,已經有超4500只銀行理財產品是負收益的。
從“破凈”的產品類型來看,主要為固收類和權益類。例如,華夏銀行(600015)理財子公司的一只固收類3R風險理財產品目前凈值已跌至0.9925元;而另一只權益類5R風險理財產品凈值僅剩0.6539元。
中國民生銀行(600016)首席研究員溫彬向記者解釋道:“資管新規(guī)已經正式實施,理財產品也完成了全面向凈值化轉型。凈值化理財產品是依照市場法來進行估值的,也就是說債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理財產品凈值的漲跌。而今年資本市場波動性比較大,股票和債券都出現(xiàn)了明顯回調,這也是今年理財?shù)拇竺娣e‘破凈’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近段時間以來,受理財收益波動影響,銀行客戶更傾向于標準化理財產品,尤其是“固收+”類理財,這種理財憑借它既是凈值型產品。
又能盡可能的提供相對穩(wěn)定的收益的特性,斬獲了眾多投資者的好感?!肮淌?”簡單來說也就是,幾乎不承擔風險的債權投資+具備一定風險的權益類投資,通過資產配置形成的資產組合理財。但這并不意味著“固收+”類理財?shù)念A期收益一定可以兌現(xiàn),有時甚至也會發(fā)生“破凈”。
以中銀理財發(fā)行的相關“固收+”理財產品為例,開年以來,十年期國債經歷了“一波兩折”,先是迅速拉升最高價格達118.006元,20天的時間里漲幅達1.20%,然后便是不斷的震蕩下行至116.125元,在經歷了一小波低谷后,再次拉高117.118元。而在此時該固收+產品與國債的走勢幾近相同,甚至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已經“破凈”,但后續(xù)隨著資本市場的“破冰”稍有緩解。
中銀理財發(fā)行的某“固收+”理財產品收益圖 圖源:交通銀行手機銀行
長久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給投資者一種錯覺,認為預期收益率就是到期后一定可以兌付,只不過因為法規(guī)約束,不能出現(xiàn)“保本保息”這種字樣。然而資管新規(guī)正式實施后,大面積理財“破凈”這也打破了部分投資者的“心理防線”,甚至部分投資者認為銀行在瘋狂“割韭菜”。
“這主要因為在新規(guī)正式實施之前有銀行 ‘兜底’,在出現(xiàn)凈值虧損的時候銀行都會通過資金池運作,以實現(xiàn)承諾的收益。資管新規(guī)實施意味著打破剛兌,理財產品虧損將由投資者自行承擔。”溫彬進一步解釋。
在大面積理財產品‘破凈’事件發(fā)生后,各大銀行紛紛開啟了自購模式。截至目前,回購金額已經達到13.5億元。
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具體回購情況
與此同時,光大理財、工銀理財、建銀理財?shù)榷嗉毅y行理財子公司都在發(fā)布的自購公告中稱,基于對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信心,運用自有資金投資旗下管理的理財產品。同時呼吁投資者,減少短期操作,以長期持有獲得穿越周期的收益回報。
農銀理財員工李軍(化名)告訴記者:“在打破了理財剛性兌付后,投資者需要點時間來適應。近期由于資本市場回調比較大,有很多客戶都賣掉了持有的理財產品,這給銀行也造成了較大的贖回壓力,各家銀行自購理財產品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這種壓力。”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認同這個觀點,他坦言:“銀行自購一方面,是為了表示對自己發(fā)行產品的信心。另一方面,是為了穩(wěn)定市場預期,緩解贖回壓力。今后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將是一種常態(tài),這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研發(fā)也會產生更大的挑戰(zhàn),銀行可以針對客戶所承擔風險能力的不同,推出風格不同、資產配置比例不同的理財產品?!?/p>
熱門
關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 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Copyright©2011-2020 www.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