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證券法》落地實施三個月,國泰君安(601211.SH)作為業(yè)內首家券商,試點推出股權激勵方案。
公告顯示,國泰君安計劃使用不超過21.7億元回購公司股份4450萬股至8900萬股,用于實施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計劃。在此次的股權激勵計劃中,授予對象為公司451名高管及其他核心骨干人員,其中除高管之外的核心骨干人員獲授7648.6萬股,占授予總量的85.94%。
以市場價五折的價格進行股權激勵的同時,國泰君安也設置了業(yè)績對標、科技和風控等多重指標作為考核標準,特別是公司將風控作為門檻指標。在此基礎上,歸母凈利潤、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和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也將由賦予不同的權重,作為公司層面的考核指標。
中泰證券指出,國泰君安本次股票激勵方式遵循中央關于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指導意見精神,是上海地方國有金融上市公司探索股權激勵試點,也是3月新《證券法》明文“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者員工持股計劃的證券公司的從業(yè)人員,可以按照國務院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的規(guī)定持有、賣出本公司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權性質的證券”以來業(yè)內首家實施券商,意義重大。
擬回購不超21.7億元
6月7日晚間,國泰君安披露A股回購計劃。公司預計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21.7億元,以不超過24.39元/股的價格回購4450萬股至89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至1%,用于實施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計劃。
按照回購的最高金額上限計算,此次回購資金占國泰君安2019年末總資產、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貨幣資金(扣除客戶存款后)的比例分別為0.39%、1.58%、8.6%。
同時,國泰君安公布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公司擬向激勵對象授予不超過8900萬股A股限制性股票,約占目前公司總股本的1%,其中,首次授予不超過8159.3萬股,占目前公司總股本的0.92%;預留授予不超過740.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8%。
本計劃首次授予的A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8.03元/股,為公司6月8日收盤價16.15元/股的50%左右。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為公司執(zhí)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其他核心骨干人員,共計451人,占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冊員工總人數15233人的2.96%。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限制性股票的分配上,此次股權激勵著重體現崗位價值差異,向前臺業(yè)務部分傾斜。
在具體分配上,國泰君安副董事長、執(zhí)行董事、總裁王松獲授72.2萬股,占授予總量的0.81%。公司四名副總裁朱健、蔣憶明、陳煜濤、龔德雄分別獲授65萬股,占比0.73%,執(zhí)行董事、董事會秘書喻健、合規(guī)總監(jiān)張志紅、財務總監(jiān)、首席風險官謝樂斌分別獲授59.5萬股,占比0.67%。
除上述高管之外,國泰君安其他核心骨干共443人將合計獲授7648.6萬股,占授予總量的85.94%,剩余740.7萬股,占比8.32%將作為預留股份。
設置多重考核指標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國泰君安發(fā)布股權激勵計劃,是今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后首家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券商。新《證券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者員工持股計劃的證券公司的從業(yè)人員,可以按照國務院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的規(guī)定持有、賣出本公司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權性質的證券。”
在此次限制性股票的解限條件上,國泰君安將在2021年至2023年三個會計年度中,分年度對公司業(yè)績指標、單位(部門)業(yè)績指標和個人績效指標進行考核。
特別是在公司層面業(yè)績條件上,公司將綜合風控指標作為門檻指標,在達成綜合風控指標的前提下,再以50%、40%、10%分別作為歸母凈利潤、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的考核權重。
其中,公司要求2021年至2023年,歸母凈利潤在對標公司中的排名分別不低于第四名、第三名、第三名,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對標公司中的排名相較于2019年分別提升一位、二位、二位,對標公司則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廣發(fā)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等六家頭部券商。
此外,國泰君安要求三個年度的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分別不低于6.05%、6.1%、6.15%。而綜合風控指標作為門檻的要求則為證券公司分類結果達到A類A級或以上且未發(fā)生重大違法違規(guī)事件。
從目前國泰君安的行業(yè)排名情況來看,根據證券業(yè)協會統(tǒng)計,2019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凈利潤、凈資產、凈資本均排名行業(yè)第2位,總資產排名行業(yè)第3位。
國泰君安認為,此次股權激勵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對執(zhí)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其他核心骨干人員的長期激勵與約束,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其利益與公司長遠發(fā)展更緊密地結合,防止人才流失,實現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記者 徐佳)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