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一部古裝劇“讓人磕到完全停不下來”了,近期電視劇《夢華錄》播出以來,不僅劇集本身熱度節(jié)節(jié)攀升,還帶動周邊話題引來網友關注。劉亦菲的劇中造型就頻頻戳中觀眾的心,“宋制漢服”成為近期時尚熱點,有商家也乘勢預告將與劇集推出聯名款。
近年來,漢服“破圈”走向大眾,越來越多年輕人將其當作日常穿著或旅行拍攝必備。市場看似火爆,但自去年至今,一連串知名漢服品牌卻相繼閉店,“勸退”不少創(chuàng)業(yè)者。而業(yè)內人士認為,隨著漢服產業(yè)邁向“百億市場”,其產業(yè)鏈也正迎來拐點時期。
【資料圖】
“宋制漢服”被電視劇帶火了?
近幾年的現象級古裝劇,觀眾除了討論劇情、演員等外,對“服化道”細節(jié)也愈發(fā)關注。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到《夢華錄》,古裝劇開始注重對服飾、禮儀、生活細節(jié)的考據還原,也起到了推廣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這次《夢華錄》播出期間,劇方就同期上線科普小課堂,如《宋代人的穿衣顯瘦技巧》《宋代貴族女子的發(fā)型教程》等,趣味又實用。
有數據顯示,《夢華錄》從月初開播至6月13日,小紅書內“宋制漢服”的搜索量環(huán)比增長了41.26%;截至目前,“宋制漢服”的相關筆記數量達到3萬+,相關商品達1700+。6月16日,漢服品牌“十三余”在微博宣布將與《夢華錄》推出聯名漢服,網友在留言區(qū)紛紛曬出自己心儀的劇中服裝,其中“想要盼兒(劉亦菲在劇中角色)同款”的呼聲最高。
在此之前,已有不少漢服品牌、店鋪與古裝劇聯名,如“漢尚華蓮”與《風起洛陽》的角色聯名款漢服、“流煙昔泠”與《陳情令》聯名的 “魏無羨”專屬定制套裝、“花朝記”與《長安十二時辰》推出的大袖儒裙等,不同程度地在漢服圈里引發(fā)過一輪關注。
業(yè)內人士指出,熱播影視劇帶火某款服裝的情況并不鮮見。有漢服店老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夢華錄》的熱播,多少會對“宋制漢服”起到帶動作用,近來就有顧客到店里問詢同款或想要購買類似款的漢服。
不過,也有關注漢服的網友認為,“《夢華錄》帶火‘宋制漢服’”不過是劇方的一種營銷話術,“夏天買宋制(漢服)不是很正常嗎,跟電視劇其實沒多大關系”。漢服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名編劇的陳小姐對記者表示,古裝劇熱炒“服化道”已經是常規(guī)操作了,“可能對路人來說還有普及作用,但‘宋制漢服’并不是這次才火的,2020年那會就火起來了,那時‘蘭若庭’出的幾款都很暢銷?!?/p>
陳小姐認為:“‘宋制漢服’其實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比如宋人喜歡纖細的身形,服飾也崇尚修長適體,色彩簡約素雅,不高調張揚卻又有韻味,典型服飾如褙子,現代人穿起來很輕便,也很適合當下季節(jié)?!?/p>
漢服圈一邊火熱一邊“洗牌”
近年來,隨著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加深,漢服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播,如今在旅游景點,幾乎都會見到漢服小姐姐小哥哥們的身影。當這個曾經只局限于小眾愛好的服飾不斷“破圈”,意味著一個可以更加大眾化的消費品類的誕生,漢服品牌也開始進入越來越多人的視線。
陳小姐提到的“蘭若庭”,曾是前幾年一家成功的漢服品牌?!疤m若庭”也是從淘寶店起家,由漢服愛好者張靜雯于2016年創(chuàng)立。2018年~2020年間,“蘭若庭”以“太平有象”“此間春色”等幾款服裝大紅,成為年銷幾百萬件的漢服品牌,其中上架不到12小時賣出55萬件的爆款“此間春色”,就屬于“宋制漢服”,其款式屬于宋代女子常穿的褙子。
2021年艾媒咨詢發(fā)布報告顯示,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規(guī)模和市場規(guī)??焖僭鲩L,預測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guī)模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guī)模達101.6億元。漢服產業(yè)看起來前景大好。然而,就在2021年,以“蘭若庭”“梨花渡”為代表的漢服店卻宣告閉店清倉,給漢服創(chuàng)業(yè)者們扔下震撼彈。進入2022年,“衣錦九都”“都城南莊”等漢服店也宣布告別市場。
于是,就有了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漢服作為話題頻頻出圈;另一方面,從去年至今,很多漢服商家表示,漢服市場越來越難做了。
據了解,這背后的“難”,主要體現在價格上。如“蘭若庭”早年成功,除了主理人對漢服流行趨勢的精準判斷,還有就是低價路線。同類款式,“蘭若庭”的售價有時只有同行的六成。2020年起,伴隨漢服新店激增,市場供給增加、競爭加劇,行業(yè)出現了價格戰(zhàn)。2021年,“曹縣漢服”成為“出圈”話題,關鍵詞也是“平價”。
據央視財經報道,不少普通消費者在接觸漢服時,往往會從較為平價的款式開始嘗試;漢服的消費群體以年輕人為主,平價漢服也是不少學生的選擇。在曹縣東南部的大集鎮(zhèn),就擁有網店18000多家,起初這里的村民主要做的是演出服生意,然而現在鎮(zhèn)上的六七百家演出服廠家中,很多都已轉做漢服。
早些年,在漢服圈,創(chuàng)業(yè)者主要是漢服愛好者,做樣衣、采購原材料、聯系生產廠家、做客服,都是一手包辦。而在曹縣加入后,變化很大。依靠此前積累的產業(yè)優(yōu)勢,加上網絡話題的傳播效應,曹縣迅速搶占平價漢服市場。漢服店“洗牌”現象開始增多。但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曹縣漢服的低價策略并不是漢服店“洗牌”的主因,歸根結底,是漢服產業(yè)本就處于拐點。產業(yè)轉型升級是一方面,消費者結構、營銷方式的變化,也令很多漢服店從業(yè)者難以適從。畢竟,把開漢服店作為愛好經營的人,遇上專業(yè)的服裝生意人,后者對于消費市場的把握、精準營銷、直播帶貨等方面,顯然更具有競爭力。另一方面,資本也開始進入漢服圈,帶動產業(yè)變局。如“重回漢唐”于2020年得到兩次融資;“十三余”先后在2020年、2021年完成了兩輪融資等。
而早在這次與《夢華錄》聯名前,“十三余”還曾與《王者榮耀》《清平樂》《魔卡少女櫻》等多個不同領域的IP進行過聯名合作,這也成為其“出圈”一大優(yōu)勢??梢?,在一眾商家感嘆營銷成本越來越高時,擁有資源的頭部品牌,優(yōu)勢會愈發(fā)明顯。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漢服圈看起來是一個“小圈子”,但里面細分的領域太多了,不僅不同年代的服飾風格截然不同,在具體做法上,也分嚴格注重傳統(tǒng)形制、偏古裝影視劇風格、現代創(chuàng)新改良等不同類型。而隨著漢服產業(yè)的發(fā)展,未來或將出現細分賽道,如專做“宋制漢服”“明制漢服”的,專做復原服飾、高端定制的,甚至是專做兒童漢服的……通過滿足對特定受眾的要求,培養(yǎng)固定消費群體,也不失為部分漢服商家應對產業(yè)變局的一條出路。
漢服產業(yè)知多D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超3500家漢服相關企業(yè)(企業(yè)名稱含“漢服、漢代服飾、漢代服裝、漢衣冠”,或經營范圍、產品服務含“漢服、華服、漢裝、漢代服飾、漢代服裝”,狀態(tài)為在業(yè)、存續(xù)、遷入、遷出)。其中,約76%的相關企業(yè)為個體工商戶,近八成企業(yè)成立時間在5年以內。當中2019年新增注冊量最多,有超1000家。今年以來,已新增280余家。在地區(qū)分布上,廣東省的漢服相關企業(yè)數量最多,有310余家。
標簽: 相關企業(yè) 傳統(tǒng)文化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