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李麗(化名)剛結束一年疲憊的學業(yè),回到農村老家準備與家人團聚, 卻得知母親患上乳腺癌晚期的消息 。
這個家庭并不富裕,沒有一個能做主的男人,除了媽媽只有21歲的李麗,和剛上初中的妹妹,三人相依為命,明年就要畢業(yè)的李麗是全家的希望。
然而得知這個消息后,李麗的手機屏幕里, 不斷跳出“乳腺癌還能活幾年”“乳腺癌手術”的字眼…… 焦慮的她,此刻不得不放下學業(yè),辦理休學手續(xù),找了一份工廠的流水線工作,下班后又到市集擺攤買夜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同學問她為什么要去工廠,她直言“來錢快”,“媽媽病倒了,自己就要變得堅強”。此刻她正守在媽媽的病床前,嗚咽著不敢哭出聲來。
2022年2月27日,中國國家癌癥中心發(fā)布了最新的中國癌癥報告:《2016年中國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癌癥數據統(tǒng)計通常會延遲3到5年),這份報告覆蓋了約3.8億人,占到了我國總人口的27.6%。
報告顯示,在我國每分鐘有超過8個人被診斷為癌癥,每分鐘有超過5個人因癌癥逝世。
剛完成一次化療的媽媽還在廁所里嘔吐,李麗在病房里顯得疲憊又無助,她的手機屏幕里又彈出一條信息, “直系親屬患乳腺癌的危險系數,是普通人的三倍”,李麗不由得雙手發(fā)顫。
記得在兩年前,她已經因為胸脹胸悶被檢查出乳腺結節(jié)三級,雖然是良性,但是二十年后呢?難保自己不會經歷媽媽這一關。但此刻,李麗是媽媽全部的精神支柱,她不知道還能跟誰說。
李麗把兩個月打工賺的錢全部給了媽媽,自己只留下了300元作為開銷,再湊上親戚處借來的錢, 終于有底氣為媽媽作了一個決定:切除雙乳。
從媽媽確診癌癥的一刻,很多決定都落到了李麗一個人的身上。此外, 作為子女和家人,可以幫患者做些什么呢?
1.穩(wěn)定病人情緒,給予信心
對患者應該盡可能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并給予支持、鼓勵和安慰, 點燃患者求生的意志 。
2.嘗試當病人的“家庭醫(yī)生”
家屬應該盡可能跟醫(yī)生溝通,及時傳達病人的情況,學習相關保健知識,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計劃。
3.提供合理的飲食搭配
癌癥患者接受手術、放化療后,很可能腸胃不適,惡心嘔吐,但病人正需要 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 ,此時的飲食責任就落到了家屬頭上。
4.監(jiān)督患者按時服藥和治療
對于治療的進程,患者自身難免有疏忽,需要家人及時提醒,家屬可以準備好每天需要服用的藥物,以及治療需要的物品。
安頓好剛做完手術的媽媽后,李麗將自己定義為高危人群,并做了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全身體檢和乳腺疾病重點篩查。
癌癥不是標準意義上的遺傳病,也不會直接遺傳癌癥,但有可能傳遞癌癥易感基因。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
李麗的做法并不夸張,根據國家癌癥中心起草的 《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標準(T/CPMA014-2020)》,一級親屬(母親、女兒以及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為乳腺癌高風險人群。
此外,還有兩類高危人群:
1.二級親屬(姑、姨、祖母和外祖母)50歲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二級親屬50歲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至少1位一級親屬攜帶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遺傳突變;或自身攜帶BRCA1/2基因致病性遺傳突變。
2.月經初潮年齡≤12歲;絕經年齡≥55歲;有乳腺活檢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術史,或病理證實的乳腺(小葉或導管)不典型增生病史;使用“雌孕激素聯合”的激素替代治療不少于半年;45歲后乳腺X線檢查提示乳腺實質(或乳房密度)類型為不均勻致密性或致密性。
以上占一項的均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應該做到:
· 每年應進行 1次乳腺超聲聯合乳腺X線攝影檢查 ;
· 對于不具備乳腺X線攝影檢查條件的地區(qū),宜選擇 乳腺超聲 進行檢查;
· 對于檢測為 BRCA1/2突變攜帶者 ,宜使用乳腺超聲聯合乳腺X線攝影進行檢查后,加用乳腺核磁檢查;
· 有遺傳傾向的女性,從20歲開始,就應該有意識地進行 “乳房自檢” ,發(fā)現不動不痛的腫塊、硬塊則尤需重視。
當然,發(fā)現家人患癌時,也不必過度恐慌,無論基因如何,一定要注意后天的防癌,盡量遠離致癌因素,才是健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一家8人患癌,癌癥可以遺傳?如何拒絕做“癌二代”?.家庭醫(yī)生在線.2022-08-23
[2]親人患癌,家屬應該怎么做?學會這7招堪稱良藥→.福建衛(wèi)生報.2022-04-20
[3]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標準(T/CPMA 014-2020).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