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丝袜综合,大陆老熟妇性,中国老女人AV,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速看料】計算機歷史雜談
發(fā)布時間:2022-12-16 16:00:59 文章來源:IT之家
當前位置: 主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計算機已經發(fā)展了半個世紀之久,我們從一出生就能享用計算機高速發(fā)展的成果,但我們從未對計算機產生過敬畏之心,為什么?因為我們不了解計算機,何談敬畏?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水到渠成的一樣,何談敬畏?這句話說出來可能有些傲慢,但是我們反思一下自己有誰真的懂計算機呢?這不單單是我們的問題,這也是學校的問題,也是行業(yè)的問題。因為大學里未曾有過真正了解計算機前世今生的這門課程,要么就是講什么C語言,要么就是講Java,我們都不了解這些東西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這些呢?你都不了解這個姑娘那么你怎么可能和她產生感情呢?肯定會有人說沒有感情也能結婚這件事。

如果只談結果,那么歷史就是偽命題,如果一切都以結果導向,那么過程就是倒在明天晚上的軀殼,沒有人記得,也沒有人在意,那么人類就只是墓碑上的一個名字而已。


【資料圖】

所以我認為計算機歷史是我們真正應該好好對待的一門課,也是我們應該認認真真了解的一段歷史。

其實軟件開發(fā)就像造小汽車,并不是一開始就有汽車設計圖紙的,也不是將輪子、車身、車門發(fā)動機按部就班的裝上去就可以的。而是大概率會經過一個輪子的獨輪車、然后是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再到三個輪子的三輪車,再到兩個輪子的摩托車,三輪車等慢慢迭代才有的小汽車。

在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中,它是一步一步演變過來的,并不像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個猴頭似的一蹴而就。如果你經歷過一個完整的軟件開發(fā)流程,那么你就會知曉一個完整的開發(fā)工序:從軟件需求分析->軟件程序設計->繪制各種類圖、時序圖、ER圖等->軟件開發(fā)->軟件測試->軟件上線->運行維護。這些工序并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經歷了各種幾十年的演變而來。

我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或許有些讀者知道差分機這個東西(不知道也沒關系,不影響我們后續(xù)的理解),如下圖所示

這是被譽為電腦先驅的查爾斯巴貝奇先生所設計制造出來的第一代工業(yè)計算產物-差分機。差分機拯救了人工計數,通過查表就能完成復雜的計算,但是巴貝奇先生并沒有滿足于差分機,他在此基礎上不斷改良不斷重試,進而提出了分析機,提出了三大核心思想,這些核心思想即使拿到現在的社會也不過時:

1、它可以解決各種問題而不只是局限于計算。

2、它應該要有一般性解決辦法來描述解決問題的過程。

3、它的計算和存儲是分開的。

下面大家就跟我一起來探索一下這段計算機歷史。計算機出現之前

在很早的時候,人類就有計算設備的需求了,人類需要一種設備能夠支持大量的計算,于是出現了算盤這個計算計算設備。算盤的歷史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前,算盤就是一個手動的計算器,它能夠把計算結果具象化,而不是單只在我們腦中進行計算。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算盤能存儲當前狀態(tài)。儲存當前狀態(tài)是在當時的背景下是非常新穎的一個想法,這同時也為后來硬盤等設備提供了理論思想。

其實很早的時候人類就對計算情有獨鐘,甚至可以追溯到歷史16、17世紀時的對數表、三角函數時期。通過加減乘除來完成算術運算,不過此時的計算還局限于數學時期,對其他領域中的影響不大。到18世紀后期,人們就已經繪制出了一些專用表,通過查表的方式可以通過給定幾個數得出想要的輸出,到這個時期,數學計算已經在航海用表、天文學、保險、土木等領域發(fā)揮作用。

由于這個時期是航海大發(fā)現時期,大不列顛帝國在航海上有非常強大的統(tǒng)治力,此時的英國政府希望能夠編制一本《航海天文歷》的航海用表,于是這個項目從1766年出版開始,至今從未間斷過。

航海天文歷的繪制人員由遍布英國各地的大批計算員組成,很多計算員的畢生都奉獻給了航海天文歷的編寫上,很可惜歷史上幾乎沒有記錄過這些人的姓名。

在這段時期內,一位名叫查爾斯巴貝奇的偉人出現了,巴貝奇出身于名流之家,畢業(yè)于劍橋大學,劍橋大學的數學專業(yè)在英國已經算是頂尖了,但是巴貝奇卻發(fā)現英國頂尖學府的教授還沒有自己一名大學生懂得多,于是他和幾個小伙伴一起組成了分析學會,成功的對劍橋大學的數學進行了重大改革。巴貝奇畢業(yè)后成為了英國一名紳士(原來紳士還可以被稱為職業(yè))。

巴貝奇與差分機的故事,要從法國大革命說起。君主制被推翻后,新成立的國民議會大刀闊斧地推行著多方改革,包括稅制改革,統(tǒng)一度量衡。于此同時,原本的數學用表不再適用,需要重新編制。這項艱巨的任務落在了數學家加斯帕德德普羅尼肩上。1819年巴貝奇造訪法國巴黎,結識了一大批法蘭西科學家,就是在這次訪問中,巴貝奇接觸到了德羅普尼的法國制表項目,他在這段時期內開始對制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消除這些問題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于是巴貝奇也參與了制表過程,他在參與時發(fā)現制表的過程異常繁瑣,所以如何改善優(yōu)化制表方式以及能否使用一種機器來替代人工制表成為了巴貝奇畢生的追求。

巴貝奇將自己設計的機器命名為差分機,并且巴貝奇用他出色的溝通能力來推廣差分機(所以程序員不能只會寫代碼,還得能把自己代碼表述出來),在1822年巴貝奇寫信給皇家學會會長,向他提議請求英國政府資助他制造差分機,次年(1823年)英國政府出資1700英鎊并且向他保證如有需要還會繼續(xù)資助(找天使投資人的原型有木有)。

不過雖然巴貝奇有很深的數學以及哲學造詣,但他還是低估了差分機的工程復雜度,而且巴貝奇對預算控制和技術細節(jié)也設想的不到位,雖然困難重重但是他還是堅持了下去,在當時的環(huán)境背景下,制造一臺差分機就像20世紀40年代中期制造一臺計算機一樣難。此時巴貝奇面前有兩個巨大的挑戰(zhàn),一個是設計一臺全新的世界上從來沒有存在過的機器,一個是開發(fā)這臺機器所需要的技術。這就像一邊寫C一邊鼓搗硬件。。。。。。

巴貝奇為制造差分機繪制了數百張機械圖紙,寫下的筆記達到了千頁,這些資料都保存在倫敦科學博物館,19世紀20年代期間,巴貝奇致力于尋找可以應用在差分機上所需的技術,但是很遺憾幾乎沒有可以派上用場的技術。而在這期間英國政府一直在資助巴貝奇的差分機項目,據說總資助高達1.7萬英鎊,巴貝奇自己也投入了大量資金。

1833年巴貝奇制造出來了一臺差分機雛形,不過這臺機器能完成的功能和人類手動制表來說還是差的非常遠,而且此時的差分機沒有印刷功能,所以沒有被大規(guī)模生產,這臺差分機至今還保留在倫敦科學博物館中永久展出。

當差分機還沒有批量生產時,巴貝奇又有一個新的想法:他設想能制造一種全新的機器既可以完成差分機所有的功能,還能夠執(zhí)行人類所做的任何運算,當他繼續(xù)向英國政府申請資金援助時,英國政府拒絕了,這嚴重損害了英國政府對其項目的信心,所以從此巴貝奇再未獲得任何援助。

巴貝奇終其一生都對大規(guī)模信息處理感興趣,這一興趣還體現在銀行家清算所上。

由于18世紀使用支票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于是英國政府為了處理在商業(yè)活動上日益增長的支票數量,出現了銀行家清算所,銀行職員必須將客戶存入的支票送到簽發(fā)它的銀行才能兌換現金,所以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跑款員,跑款員就是專門為客戶去銀行兌換現金的專員。但是這樣時間一長跑款員天天為客戶跑銀行兌換現金也不是辦法,所以18世紀70年代的時候簡化了跑款員的工作,所有的跑款員統(tǒng)一約定好一個時間在一個地點見面兌換全部支票和現金,這樣就節(jié)省了跑款員花費在路上的時間。這種形式不斷演變,最終到19世紀30年代的時候,倫敦各家銀行成立了銀行家清算所。所有的跑款員直接在清算所兌換支票和現金即可。

由于銀行家清算所的工作秘密性比較強,一般不對外透露,外界也不知道清算所內部的工作機制是怎樣的。銀行家清算所的管事是位很有威望的人物,巴貝奇被清算所的概念吸引,于是巴貝奇千方百計想要一探清算所的究竟,他致信清算所的管事表達了他想要進清算所一探究竟的需求,管事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是告誡他不要對外透露關于清算所的任何事情。但是我們親愛的巴貝奇完全忽視了管事的請求,他在《論機械和制造業(yè)的經濟》書中洋洋灑灑的詳細描述了清算所的具體工作。。。。。。

還有一種非常類似于銀行家清算所的機構是鐵路清算所,還是在19世紀,英國工業(yè)革命大力發(fā)展了鐵路行業(yè),使得鐵路清算所很快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數據處理機構之一,截止1870年,鐵路清算所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了1300人,每年處理的交易接近500萬筆。

還有需要大規(guī)模數據處理的發(fā)明是電報,電報最初是解決鐵路系統(tǒng)通信問題的一種方案,因為很多人擔心兩輛客車相互從軌道相向駛來會產生事故問題,于是工程師們研制出了電氣通信系統(tǒng),人們很快就發(fā)現了這種系統(tǒng)的商業(yè)價值,于是一夜之間電線桿在鐵路沿線拔地而起。

雖然電報是通過電信號傳輸,但是它還是得依賴于人員操作才能進行發(fā)送,而主管電報發(fā)送的有一大部分是女性,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女性要比男性更加適合于操作精密儀器。剛開始的時候發(fā)送一封電報非常昂貴,但隨著電報網的鋪設,電報變的越來越便宜,電報數量越來越多,到20世紀初,英國中央電報局已經雇傭了至少4500名電報員,每天收發(fā)的電報數量在12萬-16萬之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報局。

到了19世紀末,科學和工程領域中會用到很多計算設備,但是計算設備在政府、工業(yè)和家庭中卻非常少見。美國憲法從1890年的人口普查中面臨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日益增長的人口問題。美國政府要求每10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

但是隨著計算效率出現瓶頸,1880年人口普查需要7年才能完成,1890年的人口普查甚至要13年才能完成,要知道每10年才會進行下一輪普查啊,簡直離譜姥姥給離譜開門了。

于是人口普查局找到了赫爾曼何樂禮博士,他發(fā)明了打孔卡片制表機。

打孔卡片制表機的原理是這樣的:赫爾曼首先把穿孔紙帶改造成穿孔卡片,以適應人口數據采集的需要。由于每個人的調查數據有若干不同的項目,如性別、籍貫、年齡等等。赫爾曼把每個人所有的調查項目依次排列于一張卡片,然后根據調查結果在相應項目的位置上打孔。例如,穿孔卡片“性別”欄目下,有“男”和“女”兩個選項;“年齡”欄目下有從“0歲”到“70歲以上”等系列選項,如此等等。統(tǒng)計員可以根據每個調查對象的具體情況,分別在穿孔卡片各欄目相應位置打出小孔。每張卡片都代表著一位公民的個人檔案。

赫爾曼博士巧妙的設計在于自動統(tǒng)計。他在機器上安裝了一組盛滿水銀的小杯,穿好孔的卡片就放置在這些水銀杯上。卡片上方有幾排精心調好的探針,探針連接在電路的一端,水銀杯則連接于電路的另一端。與杰卡德提花機穿孔紙帶的原理類似:只要某根探針撞到卡片上有孔的位置,便會自動跌落下去,與水銀接觸接通電流,啟動計數裝置前進一個刻度。由此可見,霍列瑞斯穿孔卡表達的也是二進制信息:有孔處能接通電路計數,代表該調查項目為“有”(“1”),無孔處不能接通電路計數,表示該調查項目為“無”(“0”)。

打孔卡片制表機的效率是手動普及效率的十倍左右,使得人口普查在短短的兩年內就完成了,為人口普查辦公室節(jié)省了數百萬美元。

然后很多企業(yè)開始意識到使用這種計算設備的價值,他們可以通過自動化提升勞動力以及數據密集型的任務來提升利潤。這對一些需要大量計算勞動力的工作有很大的替代性,比如會計和一些倉庫管理員等工作。

赫爾曼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在1896年創(chuàng)辦了制表機器公司,成為了IBM的前身,這為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說到,赫爾曼何樂禮意識到了人口普查中的缺陷并創(chuàng)建了制表公司,這個制表公司成為了IBM的前身,同時為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在講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四個公司,可以說沒有他們作為先驅,電子計算機也不會發(fā)展的如此迅速。這四個公司分別是:

雷明頓-蘭德公司;

伯勒斯加法機公司;

全美現金出納機公司(NCR);

IBM

為了理解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就必須知道這個行業(yè)是如何發(fā)展過來的,那么你就繞不開這四個公司和他們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崛起之路。

到今天為止,我們在辦公室所用的計算機不外乎這幾種功能:使用文字處理程序和郵件系統(tǒng)寫郵件發(fā)郵件收郵件,使用存儲功能通過數據庫存儲姓名等有用的人員信息,通過電子表格進行報表核算,計算工資等。

而能夠滿足這些功能的先驅就是上面所說的四個公司。雷明頓-蘭德公司在文件處理和信息存儲方面獨占鰲頭,他們是業(yè)界領先的打字機和歸檔系統(tǒng)供應商;伯勒斯在簡單的加法機市場上居于領導地位;IBM所稱霸的是打孔機記賬市場;NCR主要是用于生產現金出納機,后來發(fā)展為記賬機的供應商。打字機

提到打字機,我就不得不說兩個主角:一個是女性,一個是抄寫員。

打字機的出現開拓了讓女性進入辦公室,進入職場的先例。在打字機出現的一個多世紀之前,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幾乎全是男性,這也許由于當時的思想并未得到解放,也許是由于確實沒有得以讓女性進入辦公室的一個媒介,但打字機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在打字機出現之前,在辦公室中工作的主要角色是抄寫員,也就是撰寫文件的這一類職員,在19世紀,幾乎所有的商業(yè)文件都是用手、紙筆進行撰寫,雖然這段時期內也有打字機的江湖地位,不過這時候打字機還沒有成為手寫的替代品,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當時的打字機打字效率很慢,使用打字機的效率還比不上平均每分鐘25個字的人類速度;二是由于當時的打字機的連軸很容易卡在一起,因為早期還使用的是按照順序排列的打字機,比如S和T、D和E。所以19世紀早期的打字機都沒有獲得商業(yè)化的成功。

最早獲得商業(yè)化成功的是雷明頓-蘭德公司在1874年推出的一種QWERTYUIOP打字機,由于當時的打印機制作成本高昂,而且沒有找到有效的客戶市場,所以第一批打印機的客戶都是記者、律師、編輯、作家和牧師。所以直到1880年,隨著雷明頓打字機的生產成本越來越低,年產量已經超過1000臺后,才成為打字機市場的實際壟斷者,并于同年進入辦公室,這種打印機迅速成為除手寫信件之外用處最廣的一種寫作工具,打字機的出現提升了人們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夠毫不費力的閱讀其中的內容(由于手寫信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辨別寫的內容是什么)。同時QWERTYUIOP這種鍵盤布局也沿用至今。

不過,打字機是一種精密的設備,它很容易發(fā)生故障,所以需要經過一系列訓練有素的維修人員,于是雷明頓公司開始效仿勝家制造公司(縫紉機廠商)在美國主要城市建立分支機構,主要用于方便在當地銷售打字機并且提供維修服務。到了1890年,雷明頓已經成為一家非常龐大的企業(yè),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競爭對手,正是由于這些競爭對手的出現,使得打字機的銷量連年攀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后,打字機成為使用最廣泛的辦公設備,占據所有辦公用品銷售的半壁江山,售價也從當時的幾百美元逐漸降為幾十美元。

有了市場就會有培訓需求,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如果你只是一個還不會使用打字機的新手,那你的打字效率還是比手寫要慢很多,但是對于培訓過后的人來說,你的打字效率已經是普通的抄寫員所不能比擬的了,所以一些機構開始培訓年輕人成為打字員這份工作,還有很多學校設置了相關專業(yè),而且這種工作門檻比較低,絕大多數人經過培訓過后能直接上手,所以直接促成了大部分女性選擇成為打字員,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男性職員的數量已經不足以填補辦公室的需求,上面這兩點直接促成了使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職場。

還有一位女權主義很戲謔的稱呼是:"女人的位置就是打自己旁"。

因為對于當時社會來說,敲鍵盤還是一個男女平等的職業(yè)。

打印機的快速發(fā)展直接促成了復寫紙和歸檔系統(tǒng)的出現,而復寫紙和歸檔系統(tǒng)也是雷明頓-蘭德公司的主營業(yè)務和產品,所以這家公司是一個萬金油的辦公設備供應商。加法機

如果說打字機用于記錄信息,復寫紙用于輸出信息,歸檔信息用于存儲信息的話,那么加法機就負責處理信息。第一代商業(yè)化的加法機是1820年由托馬斯德科爾馬發(fā)明的,這是一種四則運算的加法器,這種設備由于是手工打造的,所以無法做到量產,一個月可能就產出一兩臺,而且性能也很差,無法滿足辦公室的需要。不過它能夠支持的精度足夠大,所以在保險公司和工程企業(yè)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卻不符合普通簿記員的需求。

直到19世紀80年代,加法機有了新的發(fā)展,此時辦公室加法機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提高數字輸入速度,第二個問題是能夠保存加法機的交易記錄,以便于金融系統(tǒng)保存。

多爾E費爾特和威廉S伯勒斯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這倆人都是典型的發(fā)明家和企業(yè)家。多爾首先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即提高數字輸入速度,多爾的加法機是按鍵驅動的,他不同于托馬斯的四則運算加法機。多爾除了制作、銷售加法器之外,還創(chuàng)辦了康普托培訓學校,剛從中學畢業(yè)的年輕人進入康普托培訓學校,經過幾個月高強度訓練就能掌握加法機的用法,而且速度非??臁5呛芸上У氖?,這種康普托計算器最終還是被歷史的浪潮所吞沒了。

加法機的第二個關鍵問題是需要打印計算結果,這個問題由威廉S伯勒斯制造的加法機所解決,在他24歲的時候他開始研制適合銀行使用的加法機。這種加法機不僅能夠提高數字的輸入速度,還能夠打印計算結果,他還為這項產品申請了專利,并創(chuàng)建了四則運算器公司,不幸的是,伯勒斯在他43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了,但他制造的這項加法機卻成為了市場的香餑餑,1904年,伯勒斯創(chuàng)辦的公司更名為伯勒斯加法機公司,并將產量一年內提升到了8000臺并處于逐年攀升的狀態(tài),還創(chuàng)辦了多所培訓學校。在20世紀的前10年中,美國出現了很多加法機制造商,不過只有伯勒斯加法機公司成功熬到了計算機時代。全美現金出納機公司(NCR)

在 19世紀后期的歷史中,辦公設備的銷售非常重要,需要對客戶進行需求分析、提供售后保障、進行用戶培訓等,這些模式主要是由全美現金出納機公司(NCR)首創(chuàng)的,出納機就是有記錄、現金結算等業(yè)務的機器,如果一家辦公設備公司需要建立自己的銷售模式,那他會選擇直接聘請NCR公司的相關業(yè)務人員。全美現金出納機公司是由約翰H帕特森在1884年創(chuàng)立的,這哥們被稱為現代銷售之父,足以可見他在銷售領域的地位。

與打字機和加法機一樣,19世紀以來不乏研制現金出納機的嘗試,當時有一個叫做詹姆斯里蒂的人懷疑員工欺騙自己做假賬,于是他發(fā)明了一種機器,當完成一比交易時,會記錄下來交易數據,謹防造假。里蒂試圖將自己的發(fā)明商業(yè)化,但是未能成功,但是里蒂卻將自己的公司賣給了帕特森,帕特森后來改良了一下,并把公司改名為全美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兩年后,公司的產品年銷量超過了1000臺。

NCR這個東西不像商品一樣是買進來的東西,他是需要推銷出去的,這就要求銷售人員具備良好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銷售能力,為此他建立了全美最有效的銷售團隊。

在帕特森的領導下,NCR稱霸了全球出納機市場,并且以驚人的速度在增加。到了1910年,NCR的銷量到達了10萬臺,員工數量超過5000人,在帕特森于1922年去世時,NCR賣出了他第200萬臺出納機。雖然NCR如此成功,但是仍舊沒有成為計算機行業(yè)的參與者,在帕特森去世后,NCR公司拓展了記賬機領域,到19世紀20年代初,公司已經不再使用全美現金出納機公司這個名稱,改稱為NCR,NCR生產的記賬機的復雜性不亞于伯勒斯生產的加法機。

雖然NCR沒有成為計算機浪潮的參與者,但是他還是為計算機時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因為他創(chuàng)造了商用機器的營銷方式,確定了銷售實踐模式。

他們?yōu)楹笕颂峁┝艘环N稱為推銷員的職業(yè)。IBM

如果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話,誰能想到IBM的老沃森是銷售出身的呢?沃森剛畢業(yè)就成為了一名簿記員,但是沃森卻對久坐不動的辦公室毫無興趣,于是他選擇賣鋼琴和風琴,以此為基礎,沃森練就了一套銷售話術和交際能力。

1895年,沃森得到了一份銷售NCR現金出納機的工作,成為一名推銷員。憑借著沃森出色的個人能力,他的業(yè)務一直快速攀升,但是正當沃森失業(yè)攀升到頂峰的時候時,39歲的沃森卻直接被反復無常的帕森特直接開除了。不過人才是不怕事業(yè)的,很快他就出任C-T-R的公司總裁。這是一家已取得何樂禮打孔卡系統(tǒng)專利的公司。

1905年前后,打字機和加法機都已經成為經濟發(fā)展中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打孔卡設備卻依然處于起步階段。不過對于何樂禮的打孔卡設備來說,人口普查成為他的機會。1900年的人口普查使何樂禮的制表公司又維持了三年的時間,不過普查一結束,何樂禮的公司再度陷入困境。

1905年,由于無法就合作達成一致,何樂禮終止了與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業(yè)務關系,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制表機的商業(yè)研發(fā)中,后來美國人口調查局聘請了工程師詹姆斯鮑爾斯改進了何樂禮的制表機,鮑爾斯也是同兼發(fā)明家與企業(yè)家的雙重身份,他很快成為了何樂禮的競爭對手。

在此期間,何樂禮一直在完善他的商用機器,制造出了在后來20年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的自動化產品,商用打孔機有3種:鍵控穿孔機,制表機和分揀機。后來所有的打孔卡辦公室都安裝了其至少一種設備,較大的辦公室還配有多種設備。自動化機器的面世使制表機公司處于領先地位。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何樂禮的公司成功轉型成為了一家辦公設備企業(yè)。到了1911年的時候,51歲的赫爾曼何樂禮已經是一位富有的企業(yè)家,但是他的健康狀況卻在不斷惡化。后來何樂禮接受了醫(yī)生的建議把公司賣給了當時的商業(yè)倡導者,人稱"信托之父"的查爾斯R弗林特,弗林特計劃合并制表機公司、計算尺公司和國際時間記錄公司,組成了"計算-制表-記錄"公司,簡稱"C-T-R"。1924年,何樂禮目睹C-T-R改名為IBM,他在1929年美國股災發(fā)生前趨勢,沒有經歷大蕭條時期,也未能見證IBM的涅磬重生。

沃森只從被NCR裁掉之后,并不缺少工作機會,但是沃森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他不想成為一位只領月薪的經理,雖然C-T-R的企業(yè)規(guī)模要比NCR小得多,但是沃森要比弗林特和何樂禮更了解他們設備的潛力所在。經過協商后,沃森只領少量的基本工資,但是爭取到公司利潤的5%作為傭金。沃森將在NCR開創(chuàng)的銷售經驗引入C-T-R,并創(chuàng)建了銷售區(qū)域、提成制與定額制,沃森用了大概五年的時間改變了C-T-R的文化和前景,使公司成為辦公設備行業(yè)的頂尖,1924年,C-T-R正式更名為"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IBM),打算打造一個日不落的企業(yè),從今天來看,IBM仍然是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已經存在了100多年,確實可以說日不落了。

IBM扛過了大蕭條時期,這得益于打孔卡的商業(yè)模式,打孔卡機是出租而非銷售給客戶的,即使IBM在大蕭條時期未能獲得新的客戶,現有客戶也會繼續(xù)租用已有的設備,從而確保公司獲得穩(wěn)定收入。IBM設備的租金基本上兩三年就能償還成本,剩下的都是利潤,大部分設備的使用壽命為7年,甚至10年,15年,20年。IBM得以保持財務穩(wěn)定的第二個原因在于打孔卡的銷售,這是一種精度非常高的卡片,其他公司無法仿制這種紙張,20世紀30年代,IBM打孔卡年銷量到達30億張,占其收入的10%,利潤的30%-40%。

隨后雖然IBM與一些其他商業(yè)大鱷在打孔卡市場上有很多較量,但是IBM推出的各種產品都不落下風,再加上優(yōu)秀的銷售團隊,使得沃森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商人之一。

而 IBM的最輝煌時代還遠未到來。

標簽: 人口普查 英國政府 辦公設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