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春霞
隨著新型商業(yè)模式基礎設施和城市配送服務網絡的快速完善,以小時達、分鐘達為特征的即時零售逐漸成為零售模式創(chuàng)新的新風口。
【資料圖】
商務部近日發(fā)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發(fā)展報告》首次明確提到“即時零售”的概念,并肯定了即時零售在“線上線下(300959)深度融合”中發(fā)揮的作用。
什么是即時零售?它為何能悄然興起?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即時零售是指通過即時物流等履約能力,拓展和連接實體商戶、倉儲等本地零售供給,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的新型零售業(yè)態(tài)。實體商超、便利店、連鎖、品牌門店等多種零售業(yè)態(tài)依托網絡和數字平臺,就近為消費者實現1小時乃至30分鐘內快速送達的零售模式。
即時零售之所以能悄然興起,歐陽日輝認為,這跟它“快”“近”以及扎根本地等特征有關。它通過消費者、本地商戶、配送員、零售平臺四大關聯方的鏈接,滿足了即時需求、本地供給、即時履約三個核心要素,從而滿足了本地居民的快速消費需求。
同時,歐陽日輝認為,即時零售悄然興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消費需求的變化;二是數字技術驅動數字化變革;三是數字平臺賦能即時履約,龐大、穩(wěn)定、富有彈性的本地物流履約體系使得即時零售成為可能。
對于即時零售的未來發(fā)展前景,相關機構也作了預估。招商證券認為,2025年,即時零售的規(guī)模有望達到10964億元。未來五年,年度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6%。艾瑞咨詢認為,2021年我國零售O2O滲透率約1.6%,預計2025年提升至7.8%,2025年即時零售規(guī)模約為1.2萬億元。
同時,一些網絡服務平臺也在瞄準即時零售模式。美團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團閃購實現較快增長,訂單量和平臺交易總額分別同比增長接近70%和超過80%。今年一季度,美團閃購日均訂單量超過390萬單。
以上數據表明,即時零售未來發(fā)展前景較為可觀,但競爭也將日趨激烈。據歐陽日輝分析,即時零售競爭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用戶習慣;二是供應鏈;三是履約配送。
即時零售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fā)展的典型業(yè)態(tài)。在歐陽日輝看來,即時零售要達到“零售+配送”形成合力的效果,需要其以基于3-5公里范圍的社區(qū)為單位,建立本地屬性的商品供給網絡,打造以即時履約服務為支撐的配送模式,即“基于位置服務的蜂窩狀供應網絡”。即時零售應建立更貼近社區(qū)、能因需求調整庫存的前置倉,相對傳統電商而言是一種“重資產”發(fā)展模式。
因此,他建議,即時零售未來應重視三方面建設。一是牢牢抓住技術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提升即時零售的體驗感和實效性,降低線下門店和即時配送成本。二是建立多方共贏的平臺生態(tài),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平臺生態(tài),讓數字平臺與小商小販融合共生。三是注重在培育本地品牌上下功夫。即時零售扎根于本地實體,本地線下零售商、生產商和品牌都將迎來新的機會。只有“品牌商+零售商+平臺”三方的深入合作,才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商業(yè)價值。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