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白玉菇、雞腿菇等食用菌,甚至青菜都甲醛超標?近期,各大短視頻平臺上都出現了一些博主用室內甲醛檢測試劑盒測試食用菌和蔬菜甲醛含量的視頻,引起關注,有人甚至驚呼:原來平時吃的這些農產品竟然甲醛超標,不由產生了恐懼心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此,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宋春艷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用室內甲醛檢測試劑盒來測農產品甲醛的方法根本不科學,得出的結果自然也是謬誤。
專家:用室內甲醛檢測盒測農產品不科學
在視頻中,測評博主們用室內甲醛檢測試劑盒測了多種食用菌和蔬菜,并依據試劑盒內顯色液的顏色和試劑盒自帶的比色卡做對比,得出了多種食用菌中甲醛超標的結論。
宋春艷表示,用室內甲醛檢測試劑盒來測定農產品中甲醛的方法根本不適用、不科學,“甲醛檢測試劑盒是專門用來檢測室內、家具等特定空間內甲醛的半定量檢測產品,并且需要在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使用,環(huán)境條件不滿足,檢測結果就會產生偏差。同時,這種半定量檢測手段容易受到環(huán)境中其他因素的干擾,出現結果偏高或假陽性的現象。比如說,如果檢測環(huán)境中有乙醛、丙醛、二氧化硫等其他揮發(fā)性物質,那么也會導致檢測結果明顯高于其甲醛含量的真實值?!?/p>
宋春艷打了個比方:消費者帶著一個彈簧秤去測試從金店買來的金戒指是不是夠分量,結果發(fā)現5.6克戒指掛到彈簧秤上沒有刻度顯示。這不是因為戒指不夠分量,也不是彈簧秤壞了,而是用錯了工具。
為了驗證用室內甲醛檢測試劑盒測農產品中甲醛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方法,宋春艷和她的同事市農業(yè)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實驗師劉海燕也買來材料,按照短視頻博主的介紹,做了一次測試。同時,為了體現實驗的科學性,還做了空白實驗。結果發(fā)現,白玉菇的顯色結果比空白值還低,不含有任何甲醛的無水乙醇也顯示甲醛超標,由此進一步證明了短視頻中的測試方法不科學,結果不可信。
專家也用甲醛檢測試劑盒測了一下
食用菌中的甲醛應該這樣測
那么,科學測定食用菌中的甲醛如何做?宋春艷介紹,科學的測定方法是根據權威行業(yè)標準《NY/T1283-2007香菇中甲醛含量的測定》來進行。雖然這一行業(yè)標準的檢測范圍是香菇,但是其方法原理和前處理步驟適合各類食用菌中甲醛的測定,同時,因為該方法的檢出限只有0.1毫克/公斤,非常嚴格,所以可以測定出食用菌中微量的甲醛。
劉海燕參照行業(yè)標準的方法采用乙酰丙酮檢測法再次檢測了白玉菇、蟹味菇、舞茸菇、生菜,并與甲醛檢測試劑盒的檢測結果進行了對比,發(fā)現結果完全不同。并且,甲醛檢測試劑盒的檢測單位為毫克/立方米,為空氣中甲醛濃度,而行業(yè)標準方法檢測單位為毫克/公斤,是檢測物體內的甲醛含量。
專家的測試結果進一步證實用甲醛測試盒方法不科學、結果不可信
食用菌中甲醛極其微量,可忽略不計
仔細看科學的測試結果,會發(fā)現,食用菌中含有甲醛。有人可能要擔心了:那香菇、蘑菇還能吃嗎?
宋春艷表示,離開劑量談是否有毒有害都是不科學的,“國內研究人員對各個不同品種的食用菌中甲醛含量做了大量分析測定,從檢測結果來看,其甲醛含量都極其微量,可忽略不計?!睋榻B,食用菌中的甲醛并不是人為添加或環(huán)境污染所致,而是其在生長、采后保鮮或干燥過程中自然代謝產生的。不僅僅是食用菌,蔬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和水產品甚至人體體內都會產生甲醛。
據悉,法國食品安全局曾組織專家對香菇中甲醛進行了風險評估,經過評估認為鮮香菇中甲醛含量不超過63毫克/公斤,對消費者來說是安全的。英國專家通過對香菇中甲醛含量、膳食消費水平和甲醛暴露量等方面的分析,認為香菇甲醛含量對消費者是安全的。比利時食品安全專家2009年的研究報告也表明,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甲醛含量的食品安全風險可以忽略不計。“總之,含有微量甲醛的食用菌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宋春艷表示。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