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8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網站發(fā)布聲明稱,在與全球專家進行一系列磋商后,WHO將正式使用“M痘”(mpox)作為“猴痘”(monkeypox)的同義詞。這兩個名稱將被同時使用1年,隨后再逐步淘汰“猴痘”這一名稱。
該聲明表示,自今年猴痘疫情蔓延以來,WHO已收到來自互聯網和一些社區(qū)關于“猴痘”一詞涉“種族主義”和“污名化”言論,一些國家和個人也向WHO提議更名。在征集各方建議后,WHO作出了該決定,并將在未來的相關信息通報中統(tǒng)一使用“M痘”一詞。
世界衛(wèi)生組織網站截圖
(資料圖片)
據悉,自從1958年被發(fā)現后,這種病毒一直被命名為猴痘病毒。今年5月,猴痘在美國境內蔓延,隨后,西方不少公共衛(wèi)生專家和社會活動人士一直呼吁放棄猴痘這個名字,他們認為,猴痘的稱呼是不準確的,會助長與非洲有關的種族主義刻板印象,有損全球應對病毒傳播的措施。
根據WHO網站28日發(fā)布的聲明,圍繞“猴痘”一詞引發(fā)的各種問題,WHO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CD)的更新進程組織了協商,收集了多家咨詢機構的意見,其中包括由45個國家政府代表和專家組成的分類與科學顧問委員會(CSAC)的建議。
在與WHO總干事譚德賽進一步討論后,WHO正式提出以下建議:
1.在英語中使用“M痘”(mpox)一詞作為“猴痘”的同義詞;
2.經過一年的過渡期后,“M痘”將成為形容該病毒的首選術語,以取代原本的“猴痘”——這不僅有助于減輕專家們對在全球猴痘爆發(fā)期間改名造成混淆的擔憂,也為完成ICD以及其他WHO出版物的更新提供了緩沖時間;
3.“M痘”一詞將在數天內被收錄到線上版本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中,并會在未來正式出現在《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中;
4.為了保證與歷史信息相匹配,“猴痘”一詞將在ICD中繼續(xù)作為可搜索詞而存在。
該聲明指出,ICD更新通常需要數年時間,但這次的更名速度在遵循標準程序的情況下比以往更快。
此外,該聲明表示,“M痘”一詞也可以在除英語外的其他語言中使用,如果出現額外的命名問題,將通過相同的機制解決。
“WHO將在其未來的信息通報中采用‘M痘’一詞,并鼓勵其他各方遵循這些建議,以盡量減少當前名稱和采用新名稱所帶來的任何持續(xù)性負面影響?!?/p>
WHO網站顯示,自2022年1月1日至歐洲中部時間11月26日17時,全球共有110個國家報告發(fā)現猴痘病毒,累計81107例猴痘確診病例,55例死亡病例。
標簽: 國際疾病分類 世界衛(wèi)生組織 種族主義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