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到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說唱,從西湖邊的綠茶制作工藝到潮繡、潮瓷、潮劇和工夫茶,從海南黎錦到青藏高原的編織藏毯……近年來,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相通,成為文旅消費的“新秀”。
隨著非遺等傳統文化日益受關注,自2021年11月起,巨量引擎聯合字節(jié)跳動公益、今日頭條文史頻道和光明網,發(fā)起了“煥新非遺”公益行動,陸續(xù)探訪全國10余個城市,覆蓋100家媒體、500個非遺項目及傳承人。8月3日,“煥新非遺”公益行動走進武漢。
(資料圖片)
“此次來到湖北武漢開展非遺采風活動,讓大家對非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展現了荊楚文化的獨特魅力?!本蘖恳嫦嚓P負責人表示,從平臺責任出發(fā),巨量引擎發(fā)起“煥新非遺”公益行動的初衷是希望發(fā)揮“互聯網+”的強大推動力,讓更多非遺項目被看見、被激活、被傳承,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劉潔 用面塑“捏出”荊楚歷史
“面塑作品中最難捏的是人物,人物中最難捏的是頭部……”8月3日下午,“80后”武漢面塑代表性傳承人劉潔揪下一小塊面團,用手捏出頭型,用塑刀刻畫五官,十多分鐘后,一個表情豐富的關公頭部已初步成型。
走進劉潔的工作室,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面塑作品,小的可以裝進核桃殼里,大的比他本人還高,大多是屈原、王昭君等荊楚歷史人物,造型生動,細膩精美,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
圖為“80后”武漢面塑代表性傳承人 劉潔 本文圖片均由巨量引擎提供
面塑也稱面花、捏面人等,是以面粉為主料,加上糖、鹽、甘油等防腐防裂材料后制成面團,用手和各種專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種景物、人物、器物、動物等具體形象的手工技藝。
“每個面塑人物背后,都有著它的故事。”劉潔介紹,面塑藝術歷史悠久,武漢面塑則兼容南北所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早在清朝同治年間武漢面塑就已存在,流傳至他這一輩,已是第五代。
自幼喜好傳統工藝美術的劉潔,18歲開始正式拜師學藝,2013年創(chuàng)立面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其作品多以英雄好漢、歷史人物、民俗文化為主,讓人們在傳統文化和現代面塑之間找到共鳴,其中劉潔的“關公”面塑可謂是最具代表性,他創(chuàng)作的“關公”作品神形皆備,細膩逼真,他也因此被稱為“業(yè)內關公第一人”。
制作面塑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藝,還需要花費時間,其中劉潔的“一百零八好漢”就花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制作完成,這也是劉潔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此外,作為非遺傳承人,劉潔在傳承保護方面也有著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一是不斷去學習、研究武漢面塑技藝,創(chuàng)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二是通過參加藝術展演,媒體報道,線上線下(300959)不斷推廣武漢面塑技藝;三是不僅延續(xù)師帶徒的傳承方式,將武漢面塑技藝帶進了校園,帶進了社區(qū)。
一個表情,一個故事,一尊面塑,一部春秋。劉潔用面塑向世人講述著荊楚故事,譜寫了一部“手藝人”的春秋。
蘇峰 10年復興“蘇恒泰”油紙傘
“原汁原味保留傳統技藝,做心中的油紙傘?!边@是“蘇恒泰”第五代傳人蘇峰堅持做油紙傘的初衷,他說,中國不缺他這一個生意人,但差一個做傘的人。
“蘇恒泰”油紙傘創(chuàng)立于1864年的漢口,創(chuàng)立人蘇文受是湖南長沙東鄉(xiāng)石門坎人?!疤K恒泰”油紙傘曾名揚華中,以結實耐用著稱,制作工藝非常講究且復雜,外觀圖案繁多,耐用抗風。
說起油紙傘,可謂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古代,女兒出嫁,父母都會送一把傘,因為油紙與“有子”音近;傘面張開后形成圓形,代表了美滿圓滿的意思。
圖為“蘇恒泰”第五代傳承人 蘇峰
隨著時間的流逝,油紙傘幾乎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從國外傳過來的尼龍自動傘。為了不讓老手藝失傳,2005年,蘇峰開始到湖南湘潭尋找當年曾在家族工坊中制傘的老師傅,向他們學習制傘工藝。
歷經10余年磨練,他掌握了成熟而完整的制傘技藝。每日清晨,伴著削竹子的沙沙聲,蘇峰便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一根線,兩只手,六十四根傘骨。
“冬天泡制竹子,春天做傘骨傘面,夏天上油?!碧K峰表示,為確保每一把傘都是精品,“蘇恒泰”對原材料的質地要求很高,他從外省采購韌性強的紫竹作為傘骨材料。2019年12月,湖北省文化廳認定“蘇恒泰”油紙傘制作技藝為湖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21年底,被湖北省商務廳認定為“湖北老字號”。
對于蘇峰來說,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的認可,更是鼓勵他前行的動力?!霸趶团d家族品牌的同時,接下來會將創(chuàng)新元素和傳統工藝相融合,不斷改良和提升工藝,使‘蘇恒泰’油紙傘兼顧實用和審美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的油紙傘工藝?!碧K峰說。
葉開泰 中藥“老字號”煥發(fā)新活力
黛瓦白墻,曲徑通幽。走進健民葉開泰中醫(yī)藥文化園,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簾,讓人們仿佛置身于歷史的長河中。園區(qū)內,中醫(yī)藥文化博物館清晰呈現葉開泰的歷史脈絡。
“葉氏懸壺開號,唯求國泰民安”,葉開泰是很多老武漢耳熟能詳的老字號。近代史上,葉開泰與同仁堂(600085)、陳李濟、胡慶余堂并稱為中國四大藥號。1637年,葉文機在漢口漢正街鮑家巷開設“葉開泰號”,至今已經有300余年。2021年5月,“葉開泰傳統中藥制劑方法”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圖為葉開泰傳統中藥制劑方法代表性傳承人 張新華
“葉開泰九秘膏方,要經過9個工序,我們到現在都在用這個方法?!比~開泰傳統中藥制劑方法代表性傳承人張新華介紹,葉開泰傳統中藥制劑方法以用料講究、精工炮制見長,擁有以“五花龍骨”為特色的龍牡壯骨顆粒、以松煙香墨為特色的小金膠囊、以輕紅粉煉丹術為特色的拔毒生肌散等丸散膏丹制作技藝,創(chuàng)造出手工泛丸、九秘膏方、四制老酒等自成一體的絕技。
作為有著40余年熬膏經驗的老藥工,張新華表示,看似簡單的工作,熬制的火候、時間,每一步其實都非??简灠靖鄮煾档募妓嚕@決定了膏方的口感、味道和有效成分的析出?!拔覀儸F在也在帶學生,要把這個手藝傳承下去?!苯刂聊壳埃∶袢~開泰中醫(yī)藥文化園每年開辦內部傳承班,培養(yǎng)學員40人至60人。
前店融國醫(yī)堂、中醫(yī)藥文化博物館、秘藥局等為一體,后廠是現代化中藥智能制造車間、兒童藥物研究院、質量檢驗中心……葉開泰中醫(yī)藥文化園重現老字號葉開泰的“前店后廠”格局,打造非遺宣傳闡釋新場景。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