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即將淡出,成為歷史的稀缺品”“跑的過銀行利率的產品快要下架了”“XX人壽緊急通知,兩款增額終身壽險所有年期全國停售”……11月20日,記者注意到,隨著銀保監(jiān)會一紙通報,增額終身壽險要下架的消息在部分保險代理人朋友圈刷屏。
一波一波的炒停售,到底是真是假?隨著監(jiān)管一次又一次點名,增額終身壽險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資料圖)
增額終身壽險頻頻被點名
終身壽險是指以被保險人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且保險期間為終身的人壽保險。增額終身壽險,顧名思義,指的是在投保人生存期,每年保險金額都會增加的終身壽險。
隨著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被叫停,憑借著“靈活減?!薄氨n~穩(wěn)定增長”等優(yōu)勢,增額終身壽險逐漸走進消費者視野,成為新晉“網紅”產品。而在銀行存款利率降低、基金收益欠佳、銀行理財大面積“破凈”的情況下,增額終身壽險乘勢而起,逐漸撐起壽險公司保費規(guī)模的一片天。
《2021年銀行代理渠道業(yè)務發(fā)展報告》顯示,2021年終身壽險占人身險銀保業(yè)務期繳產品年度銷量前十中的七席,成為名副其實的主力產品。曾有壽險公司總經理向媒體透露,今年上半年,該公司85%以上的保費收入都來自增額終身壽險。
不過,隨著增額終身壽險銷售規(guī)模的快速擴張,風險點也由此暴露,出現了噱頭營銷、銷售誤導、利用加保規(guī)則變相突破定價等問題,也引起了行業(yè)對其快速發(fā)展的風險擔憂。銀保監(jiān)會更是屢次在人身險產品“負面清單”等通報中點名增額終身壽險。
11月18日,銀保監(jiān)會在通報中表示,隨著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受到市場關注,個別公司激進經營,行業(yè)惡性競爭現象有所抬頭。
在今年2月發(fā)布的《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2版)》中,銀保監(jiān)會指出了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增額終身壽險的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
除了監(jiān)管部門,近期,中國精算師協會也發(fā)出消費提示,指出有的保險營銷員在銷售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過程中涉嫌誤導性宣傳,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穩(wěn)賺不賠”請消費者予以警惕。
蘊藏費用超支等風險
從根本上來說,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有三個——死差、利差、費差。
簡單理解,利差是保險資金實際投資收益率和預定利率之間的差異造成的盈余或虧損,分為利差益及利差損。費差與保險公司的運營情況有關,是實際的費用率和預定費用率之間的差異造成的盈余或虧損,分為費差益和費差損。
從銀保監(jiān)會近期通報來看,增額終身壽險的利差和費差是重點關注的問題。銀保監(jiān)會表示,各公司應該重點排查增額比例超過產品定價利率、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超過公司近五年平均投資收益率水平、產品定價的附加費用率假設明顯低于實際銷售費用等。并要求保險公司于12月15日前報送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專項風險排查報告。
同時,銀保監(jiān)會叫停了弘康人壽、中華聯合人壽和小康人壽3家保險公司的4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要求立即停止銷售有關產品,并進行全面排查整改。銀保監(jiān)會人身險部指出,弘康人壽、中華聯合人壽共2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定價假設的附加費用率較實際銷售費用顯著偏低。小康人壽2款增額終身壽險,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與經營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偏差,將矛頭直指費差和利差。記者就產品下架及整改問題向上述公司發(fā)函采訪,截至發(fā)稿尚未獲得回復。
對于銀保監(jiān)會要求各公司排查報送,國君非銀分析師劉琦欣、謝雨晟等在相關研報中表示,部分中小保險公司為提高產品競爭優(yōu)勢,在銷售增額終身壽險過程中存在提高保額復利設置、支持全額減保、費用大幅超支等問題,將受到重點監(jiān)管。
業(yè)內一位精算師則表示,這是監(jiān)管在預警部分保險公司增額終身壽險的利差損和費差損,由于部分中小公司依賴保費規(guī)模,如果投資收益水平難以匹配預定利率,未來償付能力會承壓。
未來部分公司或出現利差損
增額終身壽險是一種重資產投入的產品,業(yè)內人士表示,利率或長期處于低位對保險公司的投資壓力是巨大的,容易帶來利差損風險。
記者了解到,當前市場上的一些熱銷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終身保額復利率接近3.5%,保險公司在經營增額終身壽險過程中,真的會面臨利差損嗎?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指出,大多數情況下,增額終身壽險的保單利益是以現金價值為基礎,所以,保額按照接近3.5%復利增長,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不受其投資收益的影響。
同時,楊澤云表示,確實有不少增額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號稱按照接近3.5%的復利增加。但一方面,基本上保險期限都在30年以上(3.45%左右),要達到3.48%的復利收益,基本上都要到50年以上。而現實中,可能很多人是準備在投保后10年或者20年以內就通過減保的方式獲得現金,此時的現金價值的收益距離3.5%較遠。
對于增額終身壽險是否會帶來利差損問題,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向記者分析,這要看保險公司的實際投資收益率,如果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較強,在經營增額終身壽險過程中還有有利可圖的,如果保險公司投資能力比較弱,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的投資收益假設超過保險公司的實際投資回報,就有可能造成利差損。
劉琦欣、謝雨晟則在相關研報中表示,在當前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增額終身壽險作為具有保證收益且長期收益可達3%以上的高度稀缺產品,預計短期受到市場追捧;但同時對保險公司而言,增額終身壽險面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
理性看待“炒?!?/strong>
談及增額終身壽險后續(xù)的發(fā)展,徐昱琛表示,從銀保監(jiān)會要求來看,保險公司需要自查是否觸碰三條“紅線”,分別是:增額比例超過產品定價利率、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超過公司近五年平均投資收益率水平、產品定價的附加費用率假設明顯低于實際銷售費用。如果產品存在觸碰上述紅線的情況,可能需要按要求下架。
對于未來的產品設計,徐昱琛表示,未來產品定價利率和產品的附加費用率等,會有更嚴格的限制,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未來要設計高性價比產品會有比較大的難度。
劉琦欣、謝雨晟則認為,預計長期保險公司將考慮降低預定利率或降低減保權益限額等來應對利差損風險。
從當前市場反應來看,雖然銀保監(jiān)會只是要求4款產品下架,卻有不少保險營銷人員在朋友圈制造焦慮,聲稱“3.5%即將淡出,成為歷史的稀缺品”“部分產品將要下架停售”。
對于保險營銷人員的炒停行為,上述精算師表示,需要消費者理性看待,增額終身壽險只是保障工具,重點不是產品稀缺性和產品好壞,而是消費者是否真的有保障需求。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