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互聯(lián)網,流行風向看中產,而中產風向還得看上海。
新詞兒“滬簽”正是對這一風潮的最佳體現(xiàn)。
(資料圖)
想要在上海的潮流前沿立足,身上的“滬簽”就必須不能少。
比如老牌中產標志Lululemon,今年爆火的丑鞋薩洛蒙,都是正宗“滬簽”代表。
這次被打上“滬簽”標志的,是英國折疊車品牌小布“Brompton”。
小紅書是檢驗一個品牌“滬簽”成分的重要指標。
僅在2022年,標注“小布Brompton”的小紅書帖子,就高達30萬篇。
疫情結束以后,小布的身影更是常見。
從上海到北京的高鐵上,必須要把小布放座位邊上。
也有小布的車友會聚會坐地鐵,還自嘲“代駕公司團建”。
作為新晉“滬簽”,小布的價格并不便宜。
平均1~3萬元的售價,幾乎是常見休閑自行車的10倍不止。
這也擋不住小布的大賣,在2021年,小布的全年銷售額就高達761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6.1億)。
小布官方小程序
平心而論,小布的使用場景早就被滿地的共享單車替代。
非運動系的小布,也很難闖入硬核的騎行市場,跟各路專業(yè)賽車一較高下。
就在最卷最紅海的自行車市場,小布是如何殺出重圍的?
寧可騎著小布哭,也不愿坐在寶馬里笑
12年前,人們提到拜金,會想起《非誠勿擾》的金句:
“我寧愿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p>
而如今,這句話更像是“寧可騎著小布哭,也不愿坐在寶馬里笑”。
只賣折疊車的小布,哪來那么高逼格?
小布的優(yōu)勢有很多,最顯而易見的是它的兩大特點:便攜+顏值。
標準款的小布,折疊之后的長度僅僅不到60公分,還沒有一個行李箱大,重量也在10kg左右。
便攜的特性讓其頻繁出現(xiàn)在高鐵座位、汽車后備廂、咖啡店座椅旁。甚至有用戶坐飛機也會帶上心愛的小布。
當然,人們對小布的偏愛始于便攜,忠于顏值。
小布的顏色和設計一直是其最大的賣點,每年推出新顏色的小布,都會引起粉絲們的追捧。
有從英國一路火到上海的天空藍、大地棕,也有亞洲限定的“李小龍黃黑”幾乎能毫無痕跡地混入美團單車群里。
最近比較火的,則是喚醒中國寶寶童年回憶的專屬“郵政綠”,當然它還有個名字叫“布焦綠”。
便攜+好看,也滿足了小布用戶的最大需求——拍照。
單純作為花瓶的話,小布也撐不起如此高的溢價,真正讓用戶愛不釋手的,還得是小布的機械結構。
小布號稱由1200個零部件手工打造而成,而它順滑的“十秒展開”體驗,是每個車主最樂意炫耀的操作。
此外,小布還支持零件更換與定制,提供了樂高一樣的玩法。
很多用戶都熱衷于為小布更換零部件,從軸承到車座,從鏈條到卡榫,每個部件都能玩出名堂,在小紅書上,甚至有人把小布改裝成野餐桌,創(chuàng)意十足。
除了自身原因,幸運地趕上騎行風口,是小布爆火的背后原因。
2022年,中國騎行市場的規(guī)模達到2000億元,疫情開放之后,這股風氣只增不減。
只不過,一直占據(jù)著騎行圈的鄙視鏈頂端的,是公路車和山地車等運動系自行車。
它們不但裝備又貴又復雜,而且出門“全副武裝”的成本頗高,過于“直男”。
而休閑出身的小布,則給騎行圈帶來了一股清流。
小布主打的是“都市騎行”,車子設計更多是為了日常通勤,而非在公路上刷里程。
與眾不同的小布,更容易吸引沒有大量運動需求的玩家。
這也說明一個問題:運動容易鉆牛角尖,融入生活才有更多故事可以講。
小布早在2012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不過當年的小布年銷量僅有幾百輛,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20年,小布的銷量暴增,較2017年翻番了十倍不止。
截止目前,中國已經是小布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場,甚至超越了英國本土。
新晉相親神器,三招拿捏精致中產
有說法說,在相親的時候騎自行車有可能會吃白眼,但騎著小布,就會獲得對方青睞。
當然,如果對面不認得小布,那想必也沒什么好聊的。
小布最核心的競爭力,無非倆字“高級”。
為了在國內市場打造高逼格,小布總共用了三招,雖然算不上什么新招,但是卻招招精準。
1.打造宗教感,強調“自行車仙人”人設。
從“壽司仙人”到“煮飯仙人”,人們對日本系的“仙人”營銷早就無感了。
但“仙人”所代表的反工業(yè)化、對小眾和手工的追捧,卻仍然對中產用戶有著致命吸引力。
盡管小布沒有營銷,但其創(chuàng)始人安德魯·理查德(Andrew Ritchie)的態(tài)度和故事,堪稱是一位英倫“自行車仙人”。
最早在自家臥室手搓出第一輛小布后,安德魯想把這一方案兜售給各大自行車廠。
當時的自行車廠們并不買賬,碰了一鼻子灰后,安德魯憤而自己創(chuàng)業(yè),并且把純手工作為招牌。
手工打造,意味著每輛車都獨一無二,這種獨特性為小布吸引到了一大批死忠粉。
現(xiàn)在的小布,還是把“一輛車需要25個工人手工參與”;“1200個零件手工打造”的噱頭掛在嘴上,不失“高端”逼格。
2009年,安德魯還獲得了英國菲利普親王設計獎,為“自行車仙人”再添一筆噱頭。
很多小布的捧哏,與其說是用戶,不如說是信徒。
2.“功能性”只是噱頭,故事才能打動用戶。
小布設計的初衷,是為了給倫敦的上班族們提供一種從地鐵站到辦公室的交通方案,解決打卡前的“最后一公里”通勤。
前英國首相約翰遜,也是小布捧哏
最早主打功能性的小布,造就了第一代小布用戶的畫像:
一身休閑西裝;優(yōu)雅與精英氣質兼?zhèn)?;穿梭在倫敦地鐵和高檔寫字樓間的高級白領。
在倫敦,小布已經和城市通勤融為一體,大家對其司空見慣。
進入亞洲市場時,小布的管理層曾經擔心,沒有類似文化的亞洲用戶,要怎樣才能為小布買單?
結果到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無論新加坡還是中國,無數(shù)年輕人會因為“更酷、更有文化”選擇了小布。
小布也借坡下驢,開始把宣傳重心從功能性,轉變?yōu)榱酥v“車主故事”。
騎上小布,人設上身,無論你在靜安區(qū)的弄堂,還是東京的小道,都能感受到倫敦街頭的“小布Life Style”。
有的用戶甚至會把小布當做工藝品,會因為不同的配置購買2~3輛小布,純當收藏。
即便新款的小布更加輕便、便于收納,但是對于如今的用戶來說,這些并不那么重要。
只要夠好看、夠難買、夠貴,小布就會一直保持“小布”。
3.把工藝缺陷做成了社交貨幣。
純手工是小布最大的噱頭,小布官方也號稱,每一輛獨一無二的小布,可以陪伴你長達數(shù)十年。
但這數(shù)十年間,小布可沒法始終保持皮實耐用,手工制作工業(yè)精度不夠的缺點會隨時暴露。
小布結構十分復雜,需要頻繁維修保養(yǎng)。但是小布的零件都有專利保護,調節(jié)也需要專業(yè)技師,一般的自行車鋪可沒法保養(yǎng)。
于是,小布的旗艦店,都會在店內安排一個維修站,專門滿足車主的保養(yǎng)、維修需求。
再加上小布圈子里盛行的改裝文化,小布車主會頻繁往來專賣店更換部件。
一來二去,一個穩(wěn)定的“車友圈”就會慢慢形成。
人們在互相溝通最新的改裝經驗,以及圍繞小布的生活。
簡直像極了帶著寵物狗去做美容的樣子。
社交+陪伴+攀比,小布之于車主,已經不是交通工具,而是新的“機械寵物”。
帶倆輪的“機械狗”,既不吵鬧,也不會走丟。
完美的社交貨幣,不過如此了。
潮落之后,
“中產”遮羞布,還能讓小布火多久?
在中國名氣越來越大之后,小布面臨著兩難困境:
是繼續(xù)保持“滬簽”的稀缺高端性;還是擁抱大眾化,走向平民市場。
小布的管理層也曾經想要擴大規(guī)模,在中國建廠,把小布帶到工業(yè)化流水線年代。
這一計劃遭到了小布創(chuàng)始人安德魯?shù)膹娏曳磳?,他甚至退出董事會以表不滿。
雖然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小布“堅持手工”的設定之一,但這也表明了小布的選擇:依舊保持小眾和高端。
在品牌的背后,以中產名聲爆火的網紅運動,多半都有兩種出路:
要么像飛盤一樣,熱度消退之后迅速降溫,重回小眾視野,成為少數(shù)人的快樂。
或者徹底融入大眾,讓大家有瑜伽可練,有雪可滑,也有city可以walk。
雖然小布遵循了第一條路線,保持小眾,放棄廣闊的市場。但是對于其余靠“中產”發(fā)家的品牌,都會在大眾化的路上一騎絕塵。
作為第一代“滬簽”代表的Lululemon,曾經靠著“女性運動+瑜伽”的小眾噱頭,打開了逼格,還成功擠掉了Adidas。
而近幾年的Lululemon卻在嘗試撕掉過去的標簽,開啟了“多元化運動+男性市場”的進化。目前來看,不但“滬簽”逼格沒有掉,市場占有率還得到了拓展。
作為新茶飲的代表,喜茶也以3~40元的單價為自己樹立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并且掀起了新茶飲“堆料高價”內卷的浪潮。
但如今的喜茶也毅然降價,加入“20元大軍”,拋棄了曾經的高價奶茶標簽。去年年底,喜茶還開放了加盟商制度,從各種方面選擇了大眾路線。
中產化,僅僅是這些品牌,在商業(yè)化道路上的步驟之一。
盡管小布選擇了高端小眾,但小布刮起來的“都市騎行”風潮,卻在不可避免地傾向大眾。
小布引以為傲的折疊專利,早在1999年過期,而正是技術的開源,養(yǎng)活了更多適合各路小布的“平替”。
國內涌現(xiàn)出了一批和小布同樣理念,但是性價比更高的“國布”出現(xiàn)。
如“狼途”、“燕鷗”等折疊車品牌,不僅性能不錯,也以將近小布十分之一的價格,在入門市場占據(jù)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小布放棄的中低端和大眾化市場,自然會有更多更具有競爭力的品牌迅速搶占。
“中產化”只是一時,大眾化才是終點。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