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里,在分析光伏產業(yè)時,筆者不斷回歸的關鍵主題是技術領先、通過價值鏈進行批量化生產以及持續(xù)保持吸引力的商業(yè)命題之間的相互作用。
事實證明,在這個問題上過于聰明并不見得就好。一年內有意義的事情在18個月后可能完全就是錯的。有時在光伏行業(yè),現實確實違背了邏輯!
相反,最好對這三個問題中的每一個都有很充分的了解:光伏行業(yè)中使用的技術和趨勢;使用最先進的生產線進行批量制造;公司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以保持運營并避免導致公司破產的陷阱。
每年,事情都會因這些問題而發(fā)生變化。但每隔12個月,我們就會因為行業(yè)又長大了一歲而變得更加聰明。
為了幫助解釋這一切,PV Tech將在2022年4月5日舉行一次特別的免費網絡研討會??牲c擊此處獲取參會詳情。
本文揭曉了這一兩小時網絡研討會的演講者陣容,預覽了涵蓋的主題,并討論了過去十年中支撐光伏技術、大規(guī)模生產和光伏行業(yè)頭部制造商財務穩(wěn)定性的一些主題。
會議重點:異質結與TOPCon兩種領先n型技術
2022年4月5日的網絡研討會有四位受邀演講者,他們被公認為是上述重要主題的領導者。
在技術部分,有兩個講座將討論今年在整條制造價值鏈中會有大量投資涌入的新技術:異質結和TOPCon。
異質結講座將由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的Martin Green發(fā)表。Martin幾乎不需要介紹。光伏行業(yè)仍在努力通過技術路線圖,基本上,這條路線圖就是由Martin Green的光伏研究團隊在20世紀80年代制定的。講座將解釋異質結電池設計的基本原理、電池效率的潛力以及當前將其引入批量生產的挑戰(zhàn)。
目前行業(yè)中下一代技術的另一個候選者是TOPCon。這項技術在大規(guī)模生產方面已經非常先進,尤其是中國公司中來股份和晶科能源。關于TOPCon的講座將由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tǒng)研究所的Ralf Preu主持。Ralf的此次演講是筆者五年多來一直期待的演講。
早在2016年的第一屆PV CellTech大會上,當行業(yè)還在爭論從p型多晶向單晶以及從Al-BSF向PERC的轉變時,Ralf發(fā)表的演講就重點指出,TOPCon電池技術將成為行業(yè)的下一個技術平臺。
第三個演講涉及研討會的第二個主題:太陽電池的批量生產。在過去的20年里,雖然行業(yè)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但在電池工藝流程和硅片基板方面,晶澳太陽能可能是技術上最可靠的硅基支持者。
事實上,當中國公司競相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時,晶澳太陽能是少數幾個在電池生產階段優(yōu)先考慮技術的公司之一。當時,許多其他進入中國大陸的公司都建立了組件組裝廠,并從臺灣生產商那里進口電池。這為晶澳太陽能今天在行業(yè)中的技術領先地位提供了背景,但在將新技術引入批量生產方面,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決定也很重要。在這方面,晶澳太陽能在中國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這正是晶澳太陽能講座的重點,由牛新偉主講。
研討會的最后一部分重點關注是什么讓光伏制造商持續(xù)成為有利可圖、可投資、有價值的實體。在過去幾十年里,跟蹤光伏行業(yè)的人會看到,有多家公司進入了這一行業(yè),對產能、生產和技術進行了大量投資,但最終都會遇到現金流和債務問題。
在一次爐邊談話中,筆者將與ROTH Capital Partners的董事總經理和高級研究分析師(Cleantech)Philip Shen討論這些問題。在過去的20年里,ROTH是覆蓋光伏行業(yè)的頭部股票分析公司,許多人認為,Phil是在光伏制造商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出探究性問題的第一人。
我們將討論從多年來對光伏制造投資、資本回報率和估值的跟蹤當中,可以看到哪些趨勢。
關于2022年行業(yè)技術、制造和財務健康的一些想法
為了給2022年4月5日的網絡研討會做個鋪墊,筆者現在要先介紹一些當前關于技術、制造和財務健康的問題。
雖然我們也可以按地域或服務的終端市場來審查這些相同的問題,但現在讓我們從價值鏈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筆者將主要關注2022年的問題并著眼于2023年。這一分析來自最近發(fā)布的《光伏制造與技術季報》。
首先是多晶硅生產商。這里的產能僅由八家公司主導,生產的材料約占光伏行業(yè)的95%,其中,今年超過75%的產量來自前五家公司,它們都是中國公司。當前所有的擴張計劃(有些是真實的、有些是投機性的)都來自中國公司,不管熟現有公司還是新進入的公司,所有的新產能都在新疆以外,主要位于內蒙古各地。
技術變革的關鍵在于符合n型電池的純度要求。這是在幾年前傳統(tǒng)工廠的升級之后發(fā)生的。幾年前的升級是為了實現從p型多晶到p型單晶的產業(yè)變革。
從財務健康的角度來看,對多晶硅生產商來說,這是一個光明的日子。跟上終端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是每家制造商都想達到的目標。多晶硅的盈利能力很少像今天這樣好,這也延伸到了兩家主要的非中國公司:瓦克和OCI(原馬來西亞德山工廠)。人們不禁要問,OCI對幾年前退出韓國多晶硅生產(用于光伏行業(yè))的決定有何看法?
再來看看硅錠生產,這比十年前的技術含量更高。當光伏產業(yè)從千兆瓦年產能上升到50GW水平時,它的特點是多錠鑄造;這種低規(guī)格的工藝在當時是適合的,有助于在整個價值鏈中保持較低的硅片成本。然而,一旦單錠鑄造在行業(yè)占據上風,所有這些鑄造能力在一夜之間就過時了。今天,拉錠是一種大規(guī)模生產的太陽能行業(yè)現象,而不再是半導體行業(yè)的非常規(guī)副產品。
在過去幾年中,技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進步,硅片的質量基本上是由硅錠純度決定的,它可能很快就會達到或超過半導體行業(yè)的水平。誰會在15年前想到這一點呢?然而,與多晶硅相比,拉錠是一個由中國擁有的行業(yè),目前只有幾家中國以外的公司在生產產品。
拉錠是由隆基太陽能和中環(huán)半導體推動的,今年的份額超過了60%。事實上, 2022年,中國的10家公司將為光伏行業(yè)制造約99%的硅錠。然而,拉錠本身并不是一項可行的業(yè)務,而且在這個99%的群體中,沒有純粹的拉錠生產商。拉錠與硅片切割是并存的。
對于硅片生產與上文討論的拉錠而言,它們的中國市場份額指標是相同的。但是,從技術角度來看,存在著根本區(qū)別。一方面,硅片切割只是為了從硅錠中生產硅片用于電池。然而,今天有一項技術驅動因素推動了這個重要的價值鏈階段;硅片厚度的減少。在過去18個月里,在180-200微米水平上停滯多年后,這種情況才剛剛開始出現變化。
今天,有兩個驅動因素推動硅片厚度繼續(xù)下降:降低g/W要求以更充分的利用供應短缺的多晶硅;優(yōu)化厚度,使其更適合一些先進的電池概念,例如異質結。除非與多晶硅產能暗中契合,或是作為硅錠-組件綜合商業(yè)模式的一部分,否則,在光伏行業(yè)中,很難維持硅錠/硅片階段的盈利能力。
最終,純粹的硅錠/硅片制造商會在價值鏈中受到成本/價格的擠壓;只有規(guī)模經濟才能拯救它們。今天,只有中環(huán)在為這條路線辯護,在這一公司在光伏行業(yè)的附屬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對Maxeon的投資。
與硅錠/硅片制造類似,電池生產作為一種純粹的策略是很難維持的。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出現在十多年前中國臺灣太陽能行業(yè)的興衰交替中。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純電池制造商曾經是太陽能行業(yè)的冠軍。
今天,純電池業(yè)務只存在于少數幾家中國公司中,但大多數公司熱衷于將上游硅片或下游組件活動作為最終的行業(yè)定位。也就是說,當涉及到行業(yè)技術變革時,電池生產就是這場游戲。要成為光伏行業(yè)的技術領導者,必須成為頂級電池生產商:但最好是將這種活動與硅錠和組件的垂直整合聯系起來。今天所有的討論,以及即將舉行的網絡研討會所涉及的,都與異質結和TOPCon的發(fā)展前景相關。在這里,沒有什么比電池產能的階段發(fā)展更重要的了。
迄今為止,所有關于價值鏈的討論都圍繞著中國主導、低成本和大批量制造、技術差異化和上游垂直整合的相互作用,而組件組裝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組件供應是當今價值鏈中唯一具備全球元素的部分,這主要是因為準入門檻極低,資本支出是以便士而不是以英鎊計算的:但關鍵的區(qū)別在于,組件供應商是與終端市場供需相關的供應商?,F在,讓我們更詳細的了解一下組件制造。
回想一下,今天全球約有100家公司在銷售組件。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做組件的,電池和組件的公司要少得多(約20-30家),而硅錠-組件公司就更少了(不超過五六家)。有些公司只是用自己的品牌轉售其他公司生產的組件。在中國大陸以外,有很多知名組件供應商;印度、美國、歐洲各地、韓國、中國臺灣,以及中東、南美和加拿大的小批量組件供應商。中國以外的大多數公司都依賴中國、韓國或東南亞生產的電池。
組件組裝不是推動技術差異化價值鏈的一部分。它依賴于電池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技術變革。因此,只有控制電池和組件制造的公司才有資格成為技術倡導者。給組件買家的備忘錄:檢查你的潛在供應商名單,看它們是否真正制造了自己的電池。
然而,對組件供應商的財務分析比價值鏈上的任何其他階段都要重要得多。這是因為下游渠道的最終組件供應比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因此,組件供應商或嚴重依賴組件收入的上游綜合公司主要會在運營效率和壽命方面受到審查。
超過98%的組件供應來自于PV ModuleTech可融資性評級分析中的53家公司。其中,38家公司是公開上市的,要么是獨立實體,要么是在擁有太陽能組件創(chuàng)收業(yè)務部門的大型公司內部;其中20家在中國上市,其余的分布在香港、印度、韓國、中國臺灣和美國的證券交易所。
在前20家組件供應商中,只有少數是私人控股的。因此,盡管在報告文件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來分配運營成本,但目前大多數組件供應商都能看到直接會計信息。
從歷史上看,對一家主要依靠全球銷售組件凈利潤的公司來說,生存是一個艱難的命題;價格的持續(xù)下跌和政府激勵的季節(jié)性是主要風險。然而,最近這些因素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了,這主要是由于全球對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的需求大幅上升以及純粹以產能為基礎、證實光伏項目合理性的做法重要性的下降。
研討會將更詳細的解釋關鍵特征
4月5日的網絡研討會的目的是聽取當前頭部專家的意見,重點介紹上述各個方面的內容。兩個小時的會議有望為所有行業(yè)利益相關方,從研發(fā)專家到組件買家,以及任何投資上游制造或下游電站項目的人提供塑造未來3-5年行業(yè)面貌因素的概述。
如希望注冊參加此次免費網絡研討會,請在此處鏈接填寫您的詳細信息。對于那些無法在指定時間參會的人,我們會提供會后收聽錄音的方案。期待著您在會中和會后的反饋!
PV-Tech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https://app.livestorm.co/solar-media/from-technology-leadership-to-investor-confidence-how-the-pv-industry-operates-in-2022?type=detailed
標簽: 大規(guī)模生產 批量生產 盈利能力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