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記者王景曦)7月4日,中國氣象局召開7月例行發(fā)布會,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我國高溫過程多、極端性顯著,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高。預計7月上旬,京津冀等地高溫天氣仍多,其中5-7日,部分地區(qū)日最高氣溫可達39~41℃。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6月我國暖干氣候特征突出。6月,全國平均氣溫21.1℃,較常年同期偏高0.7℃,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高(僅低于2022年6月的21.3℃);全國平均降水量86.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15.6%,為2005年以來同期最少。
賈小龍表示,6月我國共發(fā)生4次區(qū)域性高溫過程,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是今年首次區(qū)域性高溫過程,較常年偏早16天,主要影響上海、云南、四川、安徽、廣東等15個省份,云南巧家等70個站突破歷史極值。6月21-30日出現(xiàn)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華北地區(qū)(京、津、冀、魯、豫)高溫極端性強,北京湯河口、天津大港等22個站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
【資料圖】
6月29日,北京,故宮博物院人頭攢動,游客冒著酷暑排長隊,游覽興致不減。圖/IC photo
賈小龍告訴記者,從開始時間來看,今年北方地區(qū)高溫天氣并非特別偏早。如2014年5月底,京津冀和黃淮等地就出現(xiàn)了持續(xù)高溫天氣。
今年6月中旬以來,華北、黃淮等地高溫過程影響時間偏長、強度明顯偏強。其中,6月21日至24日,京津冀等地高溫天氣極端性強、持續(xù)時間長、40℃以上高溫范圍廣,為華北地區(qū)近10年來6月最強高溫過程。在此次天氣過程中,京津冀、山東北部等地日最高氣溫達40~41℃,最大值為41.8℃,出現(xiàn)在北京懷柔區(qū)和天津濱海新區(qū),共有21個國家站測得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49個國家站突破6月極值;北京觀象臺在該站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連續(xù)3天測得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40℃(22日最高氣溫為41.1℃,23日40.3℃,24日40.0℃)。
預計7月上旬,京津冀等地高溫天氣仍多,5-7日,京津冀、汾渭平原及河南北部、山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日最高氣溫可達39~41℃;8-9日,華北南部、汾渭平原、河南北部等地還將有明顯高溫天氣。
賈小龍?zhí)嵝?,連日高溫將導致用電和能源需求急劇加大,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升高,在戶外活動可能發(fā)生中暑或熱射病。建議電力部門規(guī)劃好能源調度,做好用電高峰時段的電力供應保障措施;北京北部、河北東北部等地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較高,建議有關部門做好林火防范和監(jiān)測。
5-8日,京津冀、黃淮境內京港澳、大廣、京滬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路面溫度可達55~62℃,建議重點關注由路面高溫導致的車輛爆胎、自燃等事故。此外,受濕熱天氣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電力負荷也將逐漸增高,建議提前做好電力供應保障。
健康方面,建議公眾在高溫時段非必要不外出,老人、兒童、孕婦以及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應盡量待在涼爽的室內;如需外出,請采取防護措施,盡量避開中午太陽直曬的最熱時段,并隨時補充水分。若有中暑癥狀,應立即轉移到陰涼處休息,補充電解質,并視情況及時就醫(yī)。
企事業(yè)單位需重點關注預防職業(yè)性中暑,減輕勞動強度,放慢勞動速度,增加人員輪換。另外,室內空調溫度不宜太低,以免室內外溫差太大,引起血壓不穩(wěn)定或感冒等不良的健康影響。
標簽:
熱門